时间: 2025-05-09 00:23:27
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
哀歌幽怨满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
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
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
人生还如露易晞,从来有会终别离。
苦乐哀感不暂辍,况复百年惊梦驰。
去人悠悠不复于,今人不会古人意。
栽松起石驻墓门,欲为死者长年计。
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输度。
今人还葬古人坟,今坟古坟无定主。
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
沈迷不记归时路,为君孤坐长悲辛。
昔日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
括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
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坏冢连晴空。
寒食已迅谁享祀,冢畔余化寂寞红。
日月相催若浪矢,富贵贤愚尽如此。
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3:27
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
哀歌幽怨满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
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
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
人生还如露易晞,从来有会终别离。
苦乐哀感不暂辍,况复百年惊梦驰。
去人悠悠不复于,今人不会古人意。
栽松起石驻墓门,欲为死者长年计。
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输度。
今人还葬古人坟,今坟古坟无定主。
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
沈迷不记归时路,为君孤坐长悲辛。
昔日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
括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
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坏冢连晴空。
寒食已迅谁享祀,冢畔余化寂寞红。
日月相催若浪矢,富贵贤愚尽如此。
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
这首诗描绘了北邙山的景象,前后山峦高耸,丧车日复一日地经过。哀怨的歌声在山谷间回响,听的人们不禁悲伤。哀歌一声,千年的离别让孝子和顺孙泪流满面。世间何物能长久,连大海和须弥山最终也会消失。人生就像晨露一样脆弱,从古至今,重聚必将有别。痛苦与快乐交替,令人难以休止,何况百年梦中总是惊醒。去世的人不再回来,今人无法理解古人的情感。栽种松树和石头在墓门前,是为了死者能长久安息。灵魂悠扬,身形化为泥土,五种趣味渺茫,井水也难以度量。今人依旧埋葬古人的坟墓,今坟与古坟都没有定主。洛阳城中千万人,最终都化作北邙山下的尘土。人们沉迷于此,忘却了归路,为了你我孤坐长久悲伤。曾经送人离去时的哭泣,如今却成为了孤坟上的芳草。狐狸在洞穴中藏着后代,农夫拨开骨骸寻找宝藏。老树在野风中瑟瑟作响,东西两边的坏冢连绵在晴空下。寒食时节已经过去,谁来享受祭祀的美味?坟边余化寂寥的红色花朵。日月交替如箭,富贵与愚昧皆如此。如何才能同游于欢乐的世界,纵使经历劫火,仍然无生无死?
作者介绍:释法泉,宋代高僧,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词常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亡者的哀悼。
创作背景:北邙山为古时著名的墓地,诗人在此吟咏感怀,表达对逝去生命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北邙行》是一首充满了对生死哲理思考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北邙山的景象,传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反复出现的“哀歌”意象,渗透着对于生死的沉重思考,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生命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的开头就以高山和丧车的意象引入,凸显出死亡的主题。接下来的描写更是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哀怨。尤其是“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的句子,直击人心,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奈与悲痛。
作品后半部分通过对古今的对比,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常和对逝者的追忆。诗中提到的“今人不会古人意”,揭示了代际之间的隔阂与理解的缺失,令人倍感惆怅。最后,诗人以“安得同游常乐乡”结束,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死的独特见解和对历史的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重与对逝者的哀悼。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呈现出一种悲怆却又充满哲理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丧车辚辚”意指什么?
A. 车辆之声
B. 墓碑之声
C. 锣鼓之声
D. 河流之声
填空题:诗中提到“人生还如露易晞”,说明人生的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理解。(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