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9:05
阿房宫故基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祖龙筑长城,雄关百二所。
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跨海觅仙方,蓬莱眇何许。
欲为不死人,万代秦宫主。
风吹鲍鱼腥,兹事竟虚语。
乾坤反掌间,山河泪如雨。
谁怜素车儿,奉玺纳季父。
楚人斩关来,一炬成焦土。
空余此余基,千秋泣禾黍。
这首诗描绘了阿房宫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诗中提到“祖龙”是指秦始皇,他修筑了长城,建立了雄伟的防线。而阿房宫则象征着秦朝的奢华和骄傲,然而它的辉煌却无法抵挡历史的覆灭。诗人感慨,跨越海洋寻觅长生不老的仙方,但蓬莱的方向又在何处呢?想要成为不死的帝王,统治万代的秦宫主,最终却只能空留虚言。天地之间,山河泪如雨,感叹历史的无常和沧桑。诗中还提到楚人攻入关中,令人唏嘘的历史遗迹,如今只剩下空余的基址,千年之后,禾黍也为之悲泣。
汪元量,字仲和,号雨亭,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闻名。他的诗风典雅,常常结合历史与个人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北朝时期的变迁,历史的沉浮与文化的自省成为诗人关注的焦点。通过阿房宫的故事,汪元量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警示后人珍惜当下,反对奢侈与骄傲。
《阿房宫故基》是一首以历史为背景的诗,诗中通过描绘阿房宫的辉煌与毁灭,反映了历史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开篇以“祖龙筑长城”点明了秦始皇的伟业,而紧接着的“阿房高接天”则展现了阿房宫的宏伟与奢侈,诗人用这种对比展示了权力的双刃剑。
诗中的“欲为不死人,万代秦宫主”表达了对权力和永生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风吹鲍鱼腥,兹事竟虚语”则揭示了这种追求的虚幻与无意义。历史的变迁如“乾坤反掌间”,一切都在瞬息之间。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无奈与悲哀,山河为之泪如雨下,体现了对国家与人间悲剧的深切同情。
最后,诗人以“楚人斩关来,一炬成焦土”收尾,描绘了楚国的入侵与阿房宫的毁灭,空余的基址令人感叹,千年之后,禾黍也为之悲泣,整首诗展现了一幅历史的画卷,警示人们在追求权力与奢华时,须知历史的教训。
整首诗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探讨了权力的虚幻与历史的无常,警示人们对奢华与权力的追求可能导致的悲剧,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阿房宫象征着什么?
“欲为不死人”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楚人斩关来”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与《登高》对比,汪元量的《阿房宫故基》同样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但《登高》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阿房宫故基》则通过历史的教训警示后人,具有更强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