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9:13
原文展示:
天意应偏与,春工已尽归。 来知从月下,去似逐云飞。 艳绝声名远,清多香气微。 轻阴资润泽,斜照动光辉。 剧饮千锺醉,相鲜五彩衣。 曾非重芳物,庶以奉慈闱。
白话文翻译:
天意似乎特别眷顾,春天的工匠已经完成任务归来。 花儿从月光下绽放,凋谢时如同追逐云彩飞去。 艳丽至极声名远播,清香虽淡却令人陶醉。 轻柔的阴云带来滋润,斜阳照耀下闪动着光辉。 畅饮千杯醉意浓,五彩缤纷的衣裳相映成趣。 并非珍重芳香之物,只愿以此奉献给慈爱的母亲。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以书法闻名,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这首诗是蔡襄在宋代创作的,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陪同母亲再次前往吉祥院观赏春花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花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天意应偏与,春工已尽归”描绘了春天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而“来知从月下,去似逐云飞”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了春花以生命和灵动。后文通过对春花的艳丽、清香、滋润和光辉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春花的美丽和生机。最后两句“曾非重芳物,庶以奉慈闱”则点明了诗人观赏春花的真正目的,即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孝心和敬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母亲的孝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来知从月下”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花在月光下绽放 B. 春花在阳光下绽放 C. 春花在雨中绽放 答案:A
诗中“去似逐云飞”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中“曾非重芳物,庶以奉慈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花的珍重 B. 对母亲的孝心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