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杂兴》

时间: 2025-05-04 10:40:19

诗句

南村北村鼓冬冬,刲羊刺豕祭潭龙。

一生衣食财取足,百世何妨常作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19

原文展示:

春日杂兴
南村北村鼓冬冬,
刲羊刺豕祭潭龙。
一生衣食财取足,
百世何妨常作农。

白话文翻译:

在南村北村,鼓声隆隆,
宰羊刺猪,祭祀潭龙。
一辈子衣食无忧,
百世之后又何妨,常常耕作农田。

注释:

  • 鼓冬冬:鼓声,形容鼓声响亮。
  • 刲羊刺豕:宰杀羊和猪,表示祭祀的仪式。
  • 潭龙:可能指某种龙神,或与水有关的神灵。
  • 衣食:指生活所需的衣服和食物。
  • 百世何妨:即使历经百世,又有什么关系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以豪放、悲愤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陆游老年时期,正值南宋王朝处于动荡不安的年代。陆游心系国家,虽身处乡间,但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反映了他对农耕生活的肯定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日杂兴》通过描绘农村的祭祀场景,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土地的依恋。诗的开头提到南北村庄的鼓声,描绘出一种热闹的节日气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了宰杀羊和猪的祭祀仪式,这不仅体现了农村的传统习俗,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以“一生衣食财取足”总结了个人的生活理想,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尽管时代动荡,诗人仍认为务农是值得的,强调了务农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对乡土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满足感,表现出一种平静、豁达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百世何妨常作农”更是透露出诗人对世俗成就的淡泊,强调了内心的自足和对自然的回归。陆游在此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农田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村北村鼓冬冬:描绘了农村的节日气氛,鼓声响亮,象征着生活的热闹和活力。
  2. 刲羊刺豕祭潭龙:通过宰杀羊和猪的祭祀行为,展示了农村传统文化及对神灵的崇敬。
  3. 一生衣食财取足: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追求,认为只要衣食无忧,就已足够。
  4. 百世何妨常作农:强调即使千秋万代从事农业,也无所谓,表现出诗人对农耕生活的认同和执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南村北村”和“刲羊刺豕”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鼓声与节日氛围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热烈的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简单、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农业的尊重。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哲学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鼓声:象征着生活的热闹和生机。
  • 祭祀: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关系,体现了传统文化。
  • 农田:象征着安定和自足的生活,代表着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节日氛围主要通过哪种声音表现? A. 风声
    B. 鼓声
    C. 鸟鸣
    D. 水流声

  2. 诗中提到的祭祀对象是? A. 谷物
    B. 鱼
    C. 羊和猪
    D. 牛

  3. “百世何妨常作农”这句的意思是? A. 农民生活辛苦
    B. 务农是值得的
    C. 不愿做农民
    D. 农业没前途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另一首田园诗,探讨隐居生活的理想。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春日杂兴》与陶渊明的《饮酒》都有对自然和农田的热爱,但陆游更强调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农村生活的认同,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隐逸与自得。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鹊桥仙 鹊桥仙五首 其五 鹊桥仙 和刘梦吉韵 鹊桥仙 寿胡紫山 鹊桥仙(平国弟生日) 鹊桥仙慢 次柳屯田韵 鹊桥仙 指甲花 鹊桥仙 青城山 鹊桥仙 七夕次柳屯田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赐对 闭户读书 后不僭先 素餐尸禄 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顿足捩耳 鬯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护院 目酣神醉 龠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远窜 排数 销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