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3:53
尚有竹间路,永无綦下尘。一闻流水曲,重忆餐霞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竹林间仍然有小路,然而却再也没有尘世的喧嚣。听到溪水的曲调,我不禁再次想起了那位在霞光中用餐的人。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开头两句“尚有竹间路,永无綦下尘”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水环境,传达出一种远离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这里的“竹”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而“路”则暗示着通往这种理想生活的道路。
接下来的“一闻流水曲”则通过听觉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音韵悠扬的境界,流水声宛如乐曲,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舒适。最后一句“重忆餐霞人”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出诗人对那位理想化人物的怀念,可能代表着一种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透过细腻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崇敬,兼具了情感与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高洁人格的敬仰,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理想的追求。
诗中提到“竹间路”,它象征什么?
A. 杂乱的生活
B. 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
C. 远方的风景
答案:B
“永无綦下尘”中的“綦”指代什么?
A. 某种植物
B. 尘世的烦扰
C. 一种乐器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餐霞人”可能象征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高洁的人格
C. 生活中的琐事
答案:B
对比刘禹锡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刘禹锡更多的是对理想人格的追忆,而王维则在其作品中强调与自然的融合与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