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4:5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4:54:28
夜宿东山下,人家隔板桥。
泉声霜下起,雾气月中飘。
芋子兼皮煮,松枝带节烧。
老翁年九十,起坐说前朝。
在东山脚下过夜,村舍隔着一座小桥。
泉水在霜降的夜里流淌,雾气在月光中飘荡。
煮的是芋头和芋头皮,烧的是带有节的松枝。
一个九十岁的老人,坐起来谈论往昔的朝代。
“前朝”一词常用于古代文学中,指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朝代,通常是与现今朝代相对的。诗中提到的“前朝”可以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老人以其丰富的经历和记忆,成为历史与现实的连接者。
作者介绍:刘崧(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描述的夜宿情景,表现了作者在东山下静谧的氛围中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宿东山下》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与陶醉。开篇以“夜宿东山下”点明环境,简单而富有画面感,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东山的静谧和宁和。接着“人家隔板桥”透出一种恬淡的乡村气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淡化,仿佛在这宁静的夜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都融为一体。
“泉声霜下起,雾气月中飘”则进一步渲染出夜的氛围,泉水声清脆悦耳,霜降的夜晚带来一丝寒意,而月光下的雾气则增添了神秘感。这种诗意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更引发了对生活的深思。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煮芋头、烧松枝,生活的画面与自然的描写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朴素而真实的生活。
最后一句“老翁年九十,起坐说前朝”则将主题引向历史的深度,九十岁的老人不仅是时间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传承者。他的故事与经历,仿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反映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整首诗以自然和人生的交融为主线,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淡泊的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的“前朝”指的是哪个朝代?
诗人夜宿的地点是哪里?
诗中提到的老人几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