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3:45
青城樵子今何之,尔却东游到海湄。
浮云来往亦恒事,白日修持知者谁。
梁溪昔有吴先生,明阳洞中餐玉英。
丹炉药臼至今在,夜半山中捣月明。
一从骑鹤上升去,真人之箓传其名。
尔来度人亦访友,望见峰头紫气否。
芝术经春谷口生,蓬莱晃日人间有。
赤书金简世多讹,竹杖芒鞋奈尔何。
不惜真诠扶病骨,掉头携手入烟萝。
青城的樵子如今何处游玩呢?你却向东游到了海边。
浮云在天际来去也是常有的事,修行者又有谁能了解白天的真谛?
梁溪以前有位吴先生,曾在明阳洞中享用玉英。
丹炉和药臼至今尚在,夜半时分在山中捣药的月光多么明亮。
自从他骑鹤而去,真正的道理就传承了他的名字。
你来这里也是为了度人和访友,能否看到峰头的紫气?
灵芝与术药在春天的谷口生长,蓬莱的日光在世间晃动。
赤书和金简在世上常常被误解,带着竹杖和草鞋又能如何?
我不惜真理来扶持病弱的身体,转过头与朋友一起走入烟雾缭绕的山林。
作者介绍:孙继皋,明代诗人,生活在文学和道教信仰交融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融入道教元素,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孙继皋在病中创作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修道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青城和梁溪都是与道教相关的地域,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厚理解。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开篇通过对青城樵子的追问,营造了一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氛围,暗示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浮云、白日等意象,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修行者的孤独。
诗中提到的吴先生,作为历史人物的代表,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向往。通过“明阳洞中餐玉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理想化的修道环境,反映了对长生和超脱的渴望。
后半部分的“骑鹤上升”、“紫气”则进一步强化了道教的仙道思想,表达了对成仙和追求真理的向往。然而,诗人并没有忽视现实的困境,通过“竹杖芒鞋奈尔何”的感叹,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反思。最后一句“不惜真诠扶病骨”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友谊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修道生活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索,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体现了道教思想中对自然和人性的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城樵子象征什么?
A. 世俗生活
B. 修道者
C. 旅行者
“浮云来往”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永恒
B. 生命的无常
C. 自然之美
诗中提到的“紫气”代表什么?
A. 祥瑞
B. 烟雾
C. 生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