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1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7:16
庐山道中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偶呼邻稚携竹杖,
试入仙窟寻桃源。
日斜小憩冷翠谷,
惊散挂树黄黑猿。
我偶然叫上邻家的小孩,带着竹杖一起,
试着进入仙境的洞窟,寻找那传说中的桃花源。
夕阳西斜,我在幽静的翠绿山谷里小憩,
惊动了挂在树上的黄黑猿猴,它们纷纷散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描绘山水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庐山道中,反映了诗人游历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感悟。
《庐山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诗。诗的开头,诗人呼唤邻居的小孩一同出游,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通过带着竹杖的邻稚,表达了诗人与孩子之间亲密的关系,突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接着,诗人提到“试入仙窟寻桃源”,引入了对理想境地的追求,结合了桃花源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写了日落时分的安静与美丽。“日斜小憩冷翠谷”,描绘出在幽静的山谷中,夕阳西下的宁静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心境。最后一句“惊散挂树黄黑猿”,则通过猿猴的惊散,传达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整体而言,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隐居地
C. 旅行目的地
诗人为何呼唤邻稚?
A. 想要比赛
B. 一起出游
C. 传授知识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夕阳的美丽
B. 猿猴的活动
C. 诗人的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