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庐山道中》

时间: 2025-05-07 09:17:16

诗句

偶呼邻稚携竹杖,试入仙窟寻桃源。

日斜小憩冷翠谷,惊散挂树黄黑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7:16

原文展示:

庐山道中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偶呼邻稚携竹杖,
试入仙窟寻桃源。
日斜小憩冷翠谷,
惊散挂树黄黑猿。


白话文翻译:

我偶然叫上邻家的小孩,带着竹杖一起,
试着进入仙境的洞窟,寻找那传说中的桃花源。
夕阳西斜,我在幽静的翠绿山谷里小憩,
惊动了挂在树上的黄黑猿猴,它们纷纷散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偶然,随意。
  • 邻稚:邻居的小孩。
  • 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
  • 仙窟:仙人居住的洞穴,传说中的地方。
  • 桃源:桃花源,指一个理想的、与世隔绝的地方,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日斜: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样子。
  • 小憩:短暂的休息。
  • 冷翠谷:清凉而翠绿的山谷。
  • 惊散:惊扰而散开。
  • 挂树:指猿猴栖息在树上。

典故解析

  • 桃花源: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描绘山水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庐山道中,反映了诗人游历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庐山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诗。诗的开头,诗人呼唤邻居的小孩一同出游,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通过带着竹杖的邻稚,表达了诗人与孩子之间亲密的关系,突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接着,诗人提到“试入仙窟寻桃源”,引入了对理想境地的追求,结合了桃花源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写了日落时分的安静与美丽。“日斜小憩冷翠谷”,描绘出在幽静的山谷中,夕阳西下的宁静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心境。最后一句“惊散挂树黄黑猿”,则通过猿猴的惊散,传达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整体而言,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呼邻稚携竹杖:诗人随意呼唤邻家的小孩,表示亲切的关系,竹杖象征着轻松的出行。
  2. 试入仙窟寻桃源:表示寻求一个理想的隐居地,体现出诗人对逃避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日斜小憩冷翠谷: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的宁静氛围,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
  4. 惊散挂树黄黑猿:生动描绘出猿猴在自然中的活动,增强了自然的灵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源比作理想的境地,富有象征意义。
  • 对仗:如“日斜”和“小憩”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杖: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
  • 仙窟:代表理想、超脱的境地。
  • 桃源:象征美好的生活理想。
  • 冷翠谷:体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黄黑猿:表现自然生灵的活泼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隐居地
    C. 旅行目的地

  2. 诗人为何呼唤邻稚? A. 想要比赛
    B. 一起出游
    C. 传授知识

  3.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夕阳的美丽
    B. 猿猴的活动
    C. 诗人的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的《庐山道中》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孤独与宁静的感受,而董嗣杲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自然的活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陶渊明集》
  3. 《王维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汴河行为方中丞欧馀作 喜九弟闭关结伴苦学 游幻化岩 已亥杂诗 164 官军后还西涧草堂 明复作文房四物诗因用其韵 会课乾明寺 挽彭叙古 其一 奉天门侍宴 摸鱼儿 其三 咏窝丝糖和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责降 見字旁的字 耽盘 不矜而庄 劬劳顾复 耸翮 炙炰 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来之坎坎 消极应付 肉字旁的字 蝇蝇 拔新领异 矢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包含癸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