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3:11
春游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山童携竹杖,支我步城头。
东风扑酒香,吹醒殊乡愁。
江波荡太阳,万顷金色浮。
土人不识此,我可专春游。
有个山里的小孩儿拿着竹杖,带我走到城墙上。
东风送来酒香,唤醒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江水荡漾着阳光,万顷波光金色闪烁。
这里的土人不懂得这种美,我可以尽情享受春游的乐趣。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展现出一种淡雅的意境。
《春游》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在游览之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怀。
《春游》是一首描绘春日游览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开头两句,山童携着竹杖,带着诗人走上城头,开启了春游的旅程。这种轻松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山童的形象不仅带来了一种童趣,也象征着自然的一种纯真和无邪。接着,诗人描绘了东风带来的酒香,唤醒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殊乡愁”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春游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中,江波荡漾着阳光,万顷金色浮动,描绘了春日水面的璀璨美景,令人陶醉。最后一句提到当地居民不识此景,表达了诗人与当地人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春游的惬意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山童携竹杖,支我步城头。
诗人描写了一位山里的小孩儿,携带竹杖,陪伴他走向城市的城墙,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春游氛围。
东风扑酒香,吹醒殊乡愁。
东风传来酒香,唤醒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春日的气息和情感的交织。
江波荡太阳,万顷金色浮。
诗人用“江波”和“太阳”的意象描绘出春日阳光下江水波光粼粼的美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土人不识此,我可专春游。
诗人感叹当地居民对这种美景的不解,自己却可以尽情享受春游的乐趣,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角与体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春日游览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诗中的“山童”指的是谁?
A. 城里的小孩
B. 山里的小孩
C. 老年人
“东风扑酒香”中的“扑”字用来形容什么?
A. 风的力量
B. 酒的香气
C. 春天的气息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A. 赞美故乡的美丽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故乡的遗憾
《春晓》与《春游》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春晓》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早晨景象,而《春游》则强调游览过程中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交融。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春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