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1:30
惟彼子之,锡伯期思。
与贤并进,得圣而师。
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上目至言,庙食不隳。
只有那位年轻人,受到了特赐和期望。
他与贤者一同前行,得到了圣人的教导。
彬彬有礼,仪态端庄。
仰望至高的教诲,庙中的祭品依然完好无损。
此诗中的“圣而师”暗指古代圣贤的教诲,强调学习和尊重贤者的价值。庙食的完好无损象征着对传统和祖先的尊重,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视祭祀的文化传统。
赵构,字孟頫,号宸翰,宋代著名诗人及书法家,曾为宋理宗。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的时期,诗人试图通过这首诗表现对贤者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四十九》是一首颂扬贤者和青年追求卓越的诗。诗中通过对年轻人的描绘,传达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开头“惟彼子之”直接点名,表明对年轻人的关注和期待,暗示他将承载未来的希望。接着“与贤并进”的描写,突出了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强调了与贤者的同行是通向智慧的必经之路。
“彬彬雅道”与“翼翼令仪”的组合,展示了年轻人应有的修养和态度,恭敬和有礼的姿态使得他在道德和文化上更为出众。“上目至言”则表示对高尚的追求,仰望那些智慧的教诲,显示出一种尊重的心态。而最后一句“庙食不隳”则寓意着尊重传统和文化的延续,反映了对神灵和历史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文宣王及其弟子的颂赞,更是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的表达,激励他们在追求智慧与道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惟彼子之,锡伯期思。
与贤并进,得圣而师。
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上目至言,庙食不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对贤者的尊重与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表达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该诗中提到的“贤”指的是什么?
“庙食不隳”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提到的“翼翼令仪”是形容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豪放与饮酒的快意,而赵构则注重于礼仪和对贤者的尊重,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