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五十二》

时间: 2025-04-30 18:41:24

诗句

黄伯著祀,公孙是云。

弥缝中道,协辅斯文。

藏修方异,渐渍其勤。

史词不忘,播为清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1:24

原文展示:

黄伯著祀,公孙是云。弥缝中道,协辅斯文。藏修方异,渐渍其勤。史词不忘,播为清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黄伯(黄庭坚)和公孙(公孙弘)这两位文化名人的赞美。黄伯的祭祀活动丰富了文化的内涵,而公孙的言论和行为则在其中起到了协调和辅佐的作用。他们的修养和努力各有不同,但都在默默地浸润着文化的土壤。历史和诗文不会被遗忘,而是将他们的清香雅韵传递下去。

注释:

  • 黄伯:指黄庭坚,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 公孙:指公孙弘,西汉时期的名士,以其学识和品德著称。
  • 弥缝:意为弥补和修缮,形容在文化中起到的作用。
  • 协辅:协助和辅佐,指帮助维护和发展文化。
  • 藏修:指内心的修养和文化的积累。

典故解析:

  • 黄庭坚公孙弘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人物。黄庭坚在书法和诗词方面的成就使他成为后世推崇的对象,而公孙弘则以理学和政才闻名。
  • 诗中提到的“史词”指的是历史文献和诗歌,强调对前人智慧的铭记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构,字德昭,号宣和,南宋皇帝,年号宣和。他在位期间,力图恢复国家的文化与经济,尤其重视文人的培养和文治。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赵构对文化名人的崇敬之情下创作的,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黄庭坚和公孙弘对文化的贡献,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敬意。诗中提到的“弥缝中道”,意指在文化的传承中,他们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精心修缮和补充着文化的脉络。虽然他们的修养方式各有不同,但无不体现出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史词不忘”,则表现了历史长河中,他们的贡献不会被遗忘,反而会被后人铭记和传承。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约而意蕴深厚,展现了赵构作为皇帝的文化情怀和对文人的敬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黄伯著祀:黄庭坚作为文化名人的地位被确立,受到尊崇。
    2. 公孙是云:公孙弘以其智慧和品德被称道。
    3. 弥缝中道:两位名人在文化传承中起到关键作用。
    4. 协辅斯文:他们的努力帮助维护了文化的完整性。
    5. 藏修方异:他们的修养方式虽不同,但同样重要。
    6. 渐渍其勤:他们的勤奋与努力逐渐滋养了文化。
    7. 史词不忘:历史和文学会铭记他们的贡献。
    8. 播为清芬:他们的成就和精神将被后世传扬。
  •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此外,隐喻的使用(如“弥缝”与“协辅”)使得诗意更为深邃,具有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强调历史名人对文化的影响和贡献,以及对他们的赞美与铭记。

意象分析:

  • 黄伯:象征着书法与诗词的高雅。
  • 公孙:象征着智慧与德行。
  • :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伯”指的是哪位文化名人?

    • A. 赵构
    • B. 黄庭坚
    • C. 苏轼
    • D. 杜甫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公孙”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歌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名人的遗忘态度。(对/错)

答案:

  1. B. 黄庭坚
  2. 公孙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黄州寒食诗》(苏轼)与本诗在对历史文化人物的赞美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的表现更为个人情感化,而赵构则更强调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奉试明堂火珠 出村 咏华林书院 送杨大年知处州二首 送杨大年知处州二首 禁林讌会之什 济源县裴公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取应 珠箔银屏 血卦 葬身鱼腹 题升 扣开头的成语 昌亭旅食 绞丝旁的字 手中败将 另眼看戏 枯骨税 糹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临危制变 鼓字旁的字 包含挨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