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程彦明煜之松江》

时间: 2025-07-26 12:19:40

诗句

同是他乡客,俱为避地人。

兴来犹浪迹,别去更沾巾。

山路常疑雨,江花已报春。

荒烟投远戍,落日扣通津。

樵笠归墟尽,渔蓑度水频。

扬帆惊宿鸟,鼓柁骇游鳞。

俗薄谁知己,时危不计贫。

飘然沧海上,也欲共垂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19:40

送程彦明煜之松江

原文展示:

同是他乡客,俱为避地人。
兴来犹浪迹,别去更沾巾。
山路常疑雨,江花已报春。
荒烟投远戍,落日扣通津。
樵笠归墟尽,渔蓑度水频。
扬帆惊宿鸟,鼓柁骇游鳞。
俗薄谁知己,时危不计贫。
飘然沧海上,也欲共垂纶。


白话文翻译:

我们都是外乡的客人,都是为了躲避战乱而来到这里。
兴致来了时,我仍然像个漂泊者;分别时,泪水更是沾湿了手巾。
山路上常常让人怀疑会不会下雨,江边的花朵已然告诉我春天的到来。
远方的荒烟中有戍楼,落日的余晖映照着通津。
樵夫的斗笠回到村庄已然消失,渔夫的蓑衣频繁地穿梭于水面。
扬帆起航时惊动了栖息的鸟,划桨时吓跑了水中的游鱼。
世俗的薄情,谁能理解知己的心?在时局危急时,我又怎会计较贫穷?
我在海上漂泊,仍然希望能与你一起钓鱼。


注释:

  • 同是他乡客:指两人都是外乡人。
  • 俱为避地人:都是为了避难而离开故乡的人。
  • 兴来犹浪迹:兴致来了时仍然是漂泊不定的状态。
  • 更沾巾:离别时泪水沾湿了手巾。
  • 山路常疑雨:在山路上常常怀疑会不会下雨。
  • 江花已报春:江边的花朵已经传递了春天的气息。
  • 荒烟投远戍:远处的荒烟中隐约有防守的戍楼。
  • 落日扣通津:落日的光辉照耀着渡口。
  • 樵笠、渔蓑:樵夫的斗笠和渔夫的蓑衣。
  • 扬帆、惊宿鸟:起航时惊动了栖息的鸟。
  • 俗薄谁知己:世俗的冷漠,谁能理解知己的情感。
  • 时危不计贫:在危急的时刻,不去计较贫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逊志,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清新、洒脱,常表达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送别友人程彦明煜之际,反映了他们因战乱而流落他乡的心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描写了两位外乡人在动荡时代的交情与思绪。开头两句“同是他乡客,俱为避地人”点明了背景,表达了对彼此处境的理解与共鸣。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江花已报春”、“樵笠归墟尽”,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映射出人情世态的变迁。

在意象上,诗人通过“扬帆惊宿鸟,鼓柁骇游鳞”展现了行船时的动感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诗人对于友人的惜别之情在“俗薄谁知己,时危不计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对真挚友情的渴望和对世俗冷漠的反思。最后一句“飘然沧海上,也欲共垂纶”则进一步升华了友情的主题,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友谊的坚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在动荡时代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同是他乡客,俱为避地人。
    说明两位朋友都是外乡人,因避难而相识。

  2. 兴来犹浪迹,别去更沾巾。
    兴致来了时仍然感到漂泊不安,分别时泪水更是沾湿了手巾,表达了离别的伤感。

  3. 山路常疑雨,江花已报春。
    山路上常常让人怀疑会不会下雨,而江边的花朵已经传递了春天的到来,形成对比。

  4. 荒烟投远戍,落日扣通津。
    描绘了戍楼和渡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索的氛围。

  5. 樵笠归墟尽,渔蓑度水频。
    描绘了樵夫和渔夫的生活,展现了自然的韵味。

  6. 扬帆惊宿鸟,鼓柁骇游鳞。
    描述了航行时的情景,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

  7. 俗薄谁知己,时危不计贫。
    反思世俗的冷漠与知己的珍贵,在危难时刻不去计较贫富。

  8. 飘然沧海上,也欲共垂纶。
    最后表达了对友谊的向往,愿意一起钓鱼的心愿。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变化,如“江花”象征着春天的希望。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如“江花已报春”。
  • 对仗:整首诗在字数和结构上均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动荡时代中,友谊的珍贵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他乡:象征着漂泊与孤独。
  • 山路:代表了人生的坎坷与不确定。
  • 江花:象征着希望与春天的到来。
  • 荒烟:隐喻战争带来的破败与忧伤。
  • 樵笠、渔蓑: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朴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战争
    • D. 自然
  2. “扬帆惊宿鸟”中“扬帆”指的是什么?

    • A. 乘船
    • B. 起航
    • C. 漂泊
    • D. 钓鱼
  3. 诗中提到的“时危不计贫”是什么意思?

    • A. 在困难时不计较财富
    • B. 不在乎贫穷
    • C. 计较贫富
    • D. 感叹贫困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别董大》 by 高适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强调了豪放与洒脱,而高逊志的《送程彦明煜之松江》则更加细腻,表现出对友情的深情。两者都反映了离别的伤感,但风格各异,情感表达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诗词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南皮怀张振之先生 侍宴宣猷堂应令诗 侍宴应令诗 未央才人歌 赋得横吹曲长安道 赋得有所思 长安有狭斜行 花心动(瑞香) 题扇二十四首 其二十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平地起孤丁 插翅难逃 个人主义 鹿字旁的字 包含忌的成语 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麻字旁的字 剿饷 皮字旁的字 无噍类矣 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布唇枯舌 百废具兴 F1 邯郸道 刀字旁的字 旷日引久 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