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0:14
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这只小船在风中摇摆,仿佛随时都会倾覆,即便是旁观者也会感到精神紧张。平时在平坦的地方,难以体会到这种危机感和险境中的无助。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险中人”可以引申为古代文人对险境与安全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险阻的感悟。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号仲淹,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著有《岳阳楼记》等名篇,文风清新、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范仲淹游览桐庐时,正值船行于水面,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浪,因而引发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反思。诗中所表达的对危险的警觉,反映了他对生活中不确定性的敏感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中,范仲淹通过对船行风中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对处境危机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一棹危于叶”,以“棹”字引入,生动地描绘了船在风浪中的脆弱状态,仿佛随时会被风吹翻。这种紧张感不仅让船上的人感到不安,连旁观者也会因此而感到精神紧绷,体现了自然的威力与人类脆弱的对比。
接着,诗人通过“他时在平地”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在平坦环境中人们难以体会到的危机感。这种对比不仅让人们反思日常生活的安全与稳定,也引发对人生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思考。在范仲淹看来,平地上的人若无意识到险境中的人,便是对生活的忽视与麻木。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对当时情境的描绘,更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警觉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风险的思考,告诫人们在安逸的生活中也要保持警觉,珍视生命的每一刻。
诗词测试:
诗中“危于叶”意指:
“傍观亦损神”说明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