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0:53
送太和公主和蕃
作者: 杨巨源 〔唐代〕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
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送别太和公主前往蕃地,北路自古以来就艰难,只有时间在无情地流逝,带来一片寒意。北方的乌云侵袭了鬓边,边境的月光已然黯淡。沿途寻访芦井,抵达沙地,经过花门,穿越碛滩,看到的尽是荒凉。长途跋涉万里,微风轻拂而来,思绪中唯有长安的记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巨源,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离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太和公主前往边疆的场合,反映了当时朝廷为加强边疆统治而采取的政治联姻措施,同时也寄托了对北方艰苦环境的感慨和对长安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场景,展现了北方边境的艰难与离别的悲情。首联以“北路古来难”开篇,立刻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艰难的北方之路,暗示了公主即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愁苦,月光的黯淡象征着心中的忧伤。最后两句“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则是对长安的思念与渴望,薰风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温暖,更是精神上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北方艰难之路的描写,表达了对公主的送别之情,以及对长安的思念,反映了唐代政治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北路”指的是哪个方向?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D. 西方
“芦井寻沙到”中“芦井”象征什么?
A. 富饶
B. 贫瘠
C. 困苦
D. 温暖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乡愁
B. 战争
C. 喜悦
D.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巨源的《送太和公主和蕃》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边疆与思乡的主题。前者侧重于离别的悲伤与艰难旅途,后者则以辽阔的视野展现了边疆的壮丽与希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豪放,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