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6:29
庭前桃
作者:韦庄 〔唐代〕
曾向桃源烂漫游,
也同渔父泛仙舟。
皆言洞里千株好,
未胜庭前一树幽。
带露似垂湘女泪,
无言如伴息妫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
莫引香风上酒楼。
我曾经向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游玩,也曾和渔夫一起乘船游荡在仙境中。大家都说洞中有千株桃树更美,但不及我庭前这一棵桃树幽静。桃花带着露水,似乎是湘女的泪水;无言的我,如同陪伴着妫水的愁绪。五陵的公子们满怀春愁,不要把这香风引向酒楼。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其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女性的柔情与离愁。韦庄在政治上曾有过波折,但在文学上成就斐然。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韦庄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庭前桃》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韦庄通过描绘一棵桃树,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作者回忆自己曾游历过的理想桃花源和与渔夫同舟游荡的仙境,显示出他内心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尽管桃花源的美丽无比,作者却认为自己庭前的这棵桃树更加幽静,隐喻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偏爱。
接下来的几句中,桃花上的露水被比作湘女的泪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愁苦。无言的心情与妫水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个孤独而美丽的意境。最后两句提到五陵公子,暗示了那些生活在繁华中的人们,虽然享乐无边,却也满怀春愁,诗人希望能够远离这种喧嚣。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之美,也有情感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逐句解析: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和内心孤独的抒发,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喧嚣的拒绝。
《庭前桃》是谁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诗中“带露似垂湘女泪”中的“湘女”是指?
《庭前桃》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有对理想环境的描绘,但韦庄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乌托邦。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