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又闻湖南荆渚相次陷没》

时间: 2025-05-02 13:15:26

诗句

几时闻唱凯旋歌,处处屯兵未倒戈。

天子只凭红旆壮,

将军空恃紫髯多。

尸填汉水连荆阜,血染湘云接楚波。

莫问流离南越事,战馀空有旧山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5:26

原文展示:

几时闻唱凯旋歌,
处处屯兵未倒戈。
天子只凭红旆壮,
将军空恃紫髯多。
尸填汉水连荆阜,
血染湘云接楚波。
莫问流离南越事,
战馀空有旧山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和流亡的深刻思考。诗人感叹何时才能听到凯旋的歌声,四处仍然驻扎着未投降的军队。天子仅凭华丽的红旗来壮胆,而将军却只依靠那多的紫色鬓发来自夸。汉水上尸体堆积,湘江的云彩被鲜血染红。不要再去询问南越的流离失所之事,战后的土地上只剩下了曾经的山河。

注释:

字词注释:

  • 凯旋歌:胜利归来的歌声。
  • 屯兵:驻扎军队。
  • 红旆:红色的旗帜,象征着皇权。
  • 紫髯:紫色的胡须,形容将军。
  • 尸填汉水:尸体填满了汉水,形容死亡惨重。
  • 血染湘云:鲜血染红了湘江的云彩。
  • 流离:流亡和离散。
  • 旧山河:曾经的领土和景象。

典故解析:

  • 汉水:指的是长江的一部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战争,象征着血腥历史。
  • 湘云:指湘江,常用来象征南方的水乡,是诗人感伤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华,唐代诗人,以其词作见长,风格清丽流畅,情感细腻。他的诗词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朝末年,正值战乱频繁、朝廷动荡、国家分裂的时期,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又闻湖南荆渚相次陷没》是一首深刻反映战争残酷和历史悲剧的诗。开头两句以“凯旋歌”引入,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结束、国家和平的渴望,然而“处处屯兵未倒戈”却揭示了战争尚未结束的现实,令人感到失望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展示出天子和将军的虚弱与无能。天子依靠华丽的红旗来增强气势,而将军却只是一味自夸,缺乏实际的战斗能力,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不作为与将领的虚浮。

“尸填汉水连荆阜,血染湘云接楚波”则用直白而震撼的意象描绘了战争的惨烈。此处的汉水、湘云等地名,承载了历史的沉重,鲜血和尸体成为了战争的直接后果,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无视与对历史的悲痛。

最后两句“莫问流离南越事,战馀空有旧山河”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不必再询问南方的流亡和苦难,因为战后的土地只剩下了曾经的山河,历史的荣耀与繁华已成往事,只有苦痛和无奈留存。这句诗的情感深邃而沉重,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人民以及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时闻唱凯旋歌:表达对和平与胜利的渴望。
  2. 处处屯兵未倒戈:现实是战争尚未结束,四处都是未归的士兵。
  3. 天子只凭红旆壮:天子靠华丽的旗帜自我鼓舞,显出无力感。
  4. 将军空恃紫髯多:将军只凭外表的虚荣,没有实际的能力。
  5. 尸填汉水连荆阜:汉水上尸体堆积,显示出战争的惨烈。
  6. 血染湘云接楚波:鲜血染红了湘江的云彩,传达战争的悲惨景象。
  7. 莫问流离南越事:不必再询问流亡之事,表现出无奈和绝望。
  8. 战馀空有旧山河:战争后的土地只剩下曾经的荣耀,感叹历史的变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尸填汉水连荆阜”,“血染湘云接楚波”,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以“红旆”与“紫髯”象征权力与无能。
  • 夸张:以“尸填汉水”来强调战争的惨烈程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感慨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呼唤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凯旋歌:象征胜利与和平。
  • 红旆:象征皇权与虚荣。
  • 尸体:战争的牺牲与悲剧。
  • 鲜血:战争的惨烈与痛苦。
  • 旧山河: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战争的胜利
    • B. 对和平的渴望
    • C. 对历史的无奈
    • D. 以上都是
  2. “尸填汉水”的意思是:

    • A. 汉水上有很多船
    • B. 汉水上尸体堆积
    • C. 汉水的水变得浑浊
    • D. 汉水流向远方
  3. 诗中提到的“红旆”象征什么?

    • A. 军队的勇气
    • B. 皇权的象征
    • C. 和平的希望
    • D. 过去的辉煌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韦庄的这首诗更注重对战争后的悲惨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是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来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人的忧虑。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韦庄诗文集》

相关查询

祝英台(和翁士秀牡丹韵) 凤栖梧(西溪道中作) 蹋莎行(春归怨别) 桃源忆故人(和翁士秀) 秦楼月(留别海陵诸公) 点绛唇(汪汝冯置酒请赋芍药) 题妙庭观 游崆峒岩和洪邑侯韵 离合诗 嘲府僚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奇诡 包含禺的词语有哪些 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声不吭 虫天 音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云车风马 攀龙托凤 釒字旁的字 丢盔卸甲 玉柏 铅弹 麥字旁的字 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龠字旁的字 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心无尽 汇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