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7:53
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氍毹。
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
南漪的杜鹃花在世上是无人能及的,披香殿的红色氍毹如同盛开的花朵。
鹤林中的战争与火焰,仿佛一场虚幻的梦境,我不再回到阆苑,而是选择回到西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广泛影响后世。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由于时局动荡及个人遭遇,常常引发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南漪堂的美丽景致,表现了杜鹃花的娇艳与精美的披香殿,构建出一种和谐、优雅的自然氛围。诗的开头以“天下无”来引出杜鹃花的独特美丽,显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赏。接着,诗人通过“披香殿上红氍毹”这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华丽,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
然而,后两句则转向了沉重的主题,提到“鹤林兵火真一梦”,将美好的自然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梦”字暗示了人对美好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感慨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不归阆苑归西湖”,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放弃,选择回归故乡的决心。
整体上,诗通过杜鹃花与战争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苦难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宁静故乡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南漪杜鹃”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美丽
C. 乡愁
“鹤林兵火真一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A. 睡觉的梦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战争的虚幻
诗人选择“归西湖”而非“阆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仙境的追求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苏轼的此诗更加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动荡带来的个人苦痛。两者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