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菩提寺南漪堂杜鹃花》

时间: 2025-05-02 05:37:53

诗句

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氍毹。

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7:53

原文展示:

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氍毹。
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

白话文翻译:

南漪的杜鹃花在世上是无人能及的,披香殿的红色氍毹如同盛开的花朵。
鹤林中的战争与火焰,仿佛一场虚幻的梦境,我不再回到阆苑,而是选择回到西湖。

注释:

  • 南漪:指南漪堂,位于杭州,是苏轼的故居之一。
  • 杜鹃:杜鹃花,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代表了美丽与生命。
  • 披香殿:清香的殿堂,可能指一种高雅的环境。
  • 氍毹:一种精美的地毯,象征富贵和华美。
  • 鹤林:鹤的栖息地,常用来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
  • 兵火:战争带来的灾难。
  • 阆苑:指仙境,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 西湖:著名的风景区,代表了苏轼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广泛影响后世。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由于时局动荡及个人遭遇,常常引发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漪堂的美丽景致,表现了杜鹃花的娇艳与精美的披香殿,构建出一种和谐、优雅的自然氛围。诗的开头以“天下无”来引出杜鹃花的独特美丽,显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赏。接着,诗人通过“披香殿上红氍毹”这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华丽,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

然而,后两句则转向了沉重的主题,提到“鹤林兵火真一梦”,将美好的自然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梦”字暗示了人对美好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感慨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不归阆苑归西湖”,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放弃,选择回归故乡的决心。

整体上,诗通过杜鹃花与战争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漪杜鹃天下无:南漪堂的杜鹃花无与伦比,强调其美丽。
  2. 披香殿上红氍毹:将杜鹃的颜色与殿上的地毯相联系,描绘出华丽的环境。
  3. 鹤林兵火真一梦:鹤林的安宁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对比,战争是一场虚幻的梦。
  4. 不归阆苑归西湖: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放弃,选择回到故乡西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比作无与伦比的美,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了美与战争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象征:杜鹃花象征美好,兵火象征着动荡与苦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苦难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宁静故乡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春天与生命的美好。
  • 披香殿:代表高雅与宁静的环境。
  • 鹤林: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 兵火:象征战争的残酷与破坏。
  • 阆苑:象征理想的境界与逍遥的生活。
  • 西湖:代表故乡,心灵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漪杜鹃”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美丽
    C. 乡愁

  2. “鹤林兵火真一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A. 睡觉的梦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战争的虚幻

  3. 诗人选择“归西湖”而非“阆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仙境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苏轼的此诗更加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动荡带来的个人苦痛。两者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苏轼文集》

相关查询

偶成 拟赠郡守 南朝 牡丹 牡丹 墨竹 榴花 莲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雷暴 垂首丧气 阉然 牛字旁的字 予赐 钨錥 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刀耕火耘 包含缘的成语 杨花心性 面字旁的字 尺缕斗粟 知音识曲 金字旁的字 书令 弱结尾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