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4:15
尘外亭
苏轼 〔宋代〕
楚山澹无姿,赣水清可厉。
散策尘外游,麾手谢此世。
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
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
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
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
夜垣非助我,谬敬欲其逝。
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
楚山淡然无姿,赣水清澈可鉴。
我在尘世之外闲游,挥手告别这世间。
山高真惜人力,走十步就得休息。
转身站在浮云之端,俯视万井的美丽。
幽人聚会的地方,龙虎为我斩草除根。
马驹又有什么可疑,难道陷入了山鬼的计谋?
夜间的围墙并不能帮助我,错误地敬重它想要逝去。
我戏谑地留下一句话,千年之后再起争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也有柔情细腻,尤其擅长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山水。
《尘外亭》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处于人生的低谷。此时他选择隐居于大自然之中,借此表达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尘外亭》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楚山与赣水的清幽之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的开篇“楚山澹无姿,赣水清可厉”便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自然的清新与静谧,令人感受到一种脱离尘世的惬意。接下来,诗人描述自己在山中漫步的情景,十步一憩,流露出对自然的珍惜与对人力的无奈。
“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诗人站在云端,俯瞰大地,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下来的“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则引入了传说中的龙虎,暗示诗人在此处的隐居生活不仅是对世俗的逃避,更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在此,苏轼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思,让读者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更体会到一种哲理的启示。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歌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反映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一颗淡泊心灵的态度。
诗中“楚山澹无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山的赞美
b) 对山的无奈
c) 对自然的淡泊
诗人提到“十步辄一憩”,这句表达了什么?
a) 旅途的轻松
b) 旅途的艰辛
c) 旅途的快感
“俯视万井丽”中“万井”指的是什么?
a) 万物生灵
b) 大地的美丽
c) 井水清澈
此内容旨在丰富对《尘外亭》的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苏轼的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