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13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予昔赴黄州,春风岭上见梅花,有两绝句。
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中赋诗云去年今日关山路,
细雨梅花正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
蛮风蜒雨愁黄昏。长条半落荔支浦,
卧树独秀桄榔园。岂惟幽光留夜色,
直恐泠艳排冬温。松风亭下荆棘里,
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
月下缟衣来扣门。酒醒梦觉起绕树,
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
幸有落月窥清樽。
在春风轻拂的岭上,淮南村的梅花让我想起了往年曾经的断肠之情。我曾经去过黄州,在春风岭上见到了梅花,写下了两首绝句。明年正月我去岐亭,途中赋诗道:“去年今日在关山路,细雨中梅花断肠。”哪里知道,流落他乡再次重逢,蛮风细雨让我在黄昏时愁苦。长条半落在荔支浦,独自在桄榔园中绽放。岂止是幽光留住夜色,恐怕冷艳的梅花会与冬天的温暖相排斥。松风亭下荆棘丛中,两株梅花在明朝的阳光中盛开。海南的仙云娇媚地落在台阶上,月下的白衣人来敲门。酒醒梦觉中,我围绕着树转,妙意无言。先生独饮时莫要叹息,幸好有落月来窥视清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均有卓越成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于黄州任职期间,正值梅花盛开的时节,透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与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深邃与历史的厚重。苏轼以梅花为引子,透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生活的反思。诗中“昔年梅花曾断魂”一句,表达了他对往年春日的怀念,似乎在诉说着他对过往岁月的无尽思念。在对比“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的回忆中,时间的流逝让人倍感伤感。
同时,诗中也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描写,如“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深情眷恋。最后的“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则是对内心情感的再一次升华,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感慨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借梅花表达对人生流转、时光飞逝的感慨,同时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与高洁的品格。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替出现,构成了丰富而深邃的情感世界,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了哪个季节的梅花?
“蛮风蜒雨愁黄昏”中的“蛮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玉蕊”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苏轼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和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