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3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8:50
当年入蜀叹空回,未见峨眉肯再来。
童子遥知颂襦袴,使君先已洗樽罍。
李大夫,眉之贤守也。
鹿头北望应逢雁,人日东郊尚有梅。
人日出东郊渡江,游蟆颐山,眉之故事也。
我老不堪歌乐职,后生试觅子渊才。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翦,苍髯白甲待归来。
当年我入蜀时感叹空虚而归,未能再见峨眉山的风采。
那年轻人远远地知道我对襦袴的赞美,而您早已为我洗净了酒器。
李大夫是眉州的贤良之士。
北望鹿头山时,正好能见到归来的大雁;人日节时,东郊还有梅花盛开。
人日那天我从东郊渡江,游览蟆颐山,这是眉州的往事。
我年老不堪再唱歌乐,后辈们不妨来寻找子渊的才华。
老翁山下的玉渊回流,手植青松三万株。
乡亲们得书知道我在这里,小轩临水为您开门。
试看那些龙蛇般的生灵,听听萧萧风雨的哀鸣。
愿与甘棠树同样不被砍伐,留待我这白发苍苍的老者归来。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豪放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年轻人的期望与教诲。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情感上则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怀旧。诗中通过对峨眉山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情。在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自己因未能再见峨眉而感到的遗憾,接着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日节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转而关注自身的老去与对后辈的期望,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责任感。尤其在“我老不堪歌乐职”一句,展现了诗人的自省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最后几句则用甘棠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念,彰显了诗人乐观的心态。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是苏轼作品中的一篇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在于对青春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人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提到的“甘棠”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