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引东泉作》

时间: 2025-05-07 09:39:53

诗句

东泉人未知,在我左山东。

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

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

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

此流又高悬,rT々在长空。

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

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9:53

引东泉作

作者: 元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东泉人未知,在我左山东。
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
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
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
此流又高悬,飞在长空。
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
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


白话文翻译:

东边的泉水无人知晓,正好在我左边的山头上。
我把它引到山旁,水流缓缓落到庭院中。
晨雾弥漫,笼罩着朝霞,映照着如同残留的彩虹。
有时雨丝飘洒,随清风轻轻飘落。
众多泉源从深渊中涌出,各具奇特风貌。
这泉水悬挂在高空,仿佛飞在长空之中。
山林何处没有泉水,这里却难以相逢。
我想解下自己的缨帽,便愿意做泉水的主人。


注释:

  • 东泉: 指东边的泉水,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 引之: 引水,拉水的意思。
  • 宿雾: 指清晨的雾气。
  • 如残虹: 比喻水面映照的美丽景象。
  • 众源: 许多泉水源头。
  • 渊窦: 深渊,水流出的小洞。
  • 高悬: 悬挂在高处。
  • 解缨佩: 解下帽子,表示归隐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约公元 780—831),字仲舒,唐代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对自然美的探索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时期。诗中表现了对东泉的赞美,反映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心境。


诗歌鉴赏:

《引东泉作》是一首描绘自然美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泉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东泉人未知”引入,引发读者的好奇。接着,通过“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的描绘,让泉水的流动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呈现出清晨的宁静和美丽,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在“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中,诗人将泉水与雨水交融,营造了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给人以清新之感。

最后,在“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中,诗人表达了想要归隐田园、享受自由的愿望,情感真挚而动人。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泉人未知: 引入泉水,表现其不为人知的神秘。
  • 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 描述泉水的流动,表现出山水间的和谐。
  • 宿雾含朝光: 清晨的雾气和阳光交织,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 掩映如残虹: 比喻泉水的映照效果,增强了自然之美。
  • 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 描述泉水与风的互动,增添了动态美。
  •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 强调泉水源头的多样性,表现自然的丰富。
  • 此流又高悬,飞在长空: 形象地描绘泉水的高悬状态,增强了诗的气势。
  • 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 表达对自然美的渴望,但又感到难以寻觅。
  • 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 体现诗人归隐的愿望,展现出淡泊名利的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掩映如残虹”,形象地描绘泉水的美丽。
  • 拟人: “有时散成雨”,赋予泉水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 代表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源泉。
  • : 象征着神秘和梦幻的氛围。
  • : 代表希望与生命的力量。
  • : 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与循环。
  • 山林: 代表隐逸的理想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泉水位于哪个方向?
    A) 北边
    B) 东边
    C) 西边
    D) 南边

  2. 诗人希望什么样的生活?
    A) 追求功名
    B) 归隐山林
    C) 在城市生活
    D) 漂泊四方

  3. “有时散成雨”中的“散成雨”指的是什么?
    A) 雨水
    B) 泉水
    C) 雾气
    D) 阳光

答案:

  1. B) 东边
  2. B) 归隐山林
  3. B) 泉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二者在表现自然之美及内心情感上有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结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老学庵北窗杂书七首 其七 杂书幽居事五首 其四 舟中 即事 闲中书事 闻猿 小舟游近村 初秋 志喜 杂言示子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胙土分茅 拘挛 气字旁的字 鸱义 勋官 赤瑛盘 赤字旁的字 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缘悭一面 千里寄鹅毛 靣字旁的字 包含当的成语 悲悯 下乘之才 隳节败名 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