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7:27
出门见南山,喜逐松径行。
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
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
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
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
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
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
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
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
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
出门就看见南山,开心地沿着松树小径行走。
攀上高处想要极目远眺,终于来到了白云亭。
长长的山脉环绕着村庄,登高望远更显晴朗。
州渚的弯曲湘水,绕着郡城悠悠流淌。
九疑山的千重峰峦,层峦叠嶂在天际青翠。
烟云没有远近之分,皆在山林岭间生长。
从高处俯视松竹之间,石水是多么幽静清澈。
水波映照满窗户,宛如明镜般清澈。
何人因病沉醉难醒,正积酒而未苏醒。
与我一同登高望远,愿为君安然性情。
元结(公元659-730),字子明,号东篱,唐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出生于今陕西省。他的诗作以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元结在诗歌创作中注重描绘山水之美,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登白云亭》创作于元结的游山玩水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情趣的思考。诗中描绘的白云亭是一个人们登高望远的地方,象征着追求理想与自由的精神。
《登白云亭》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山水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展现了心灵的宁静与安详。全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起初以“出门见南山”引入,描绘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接着通过“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表现出诗人对远方的渴望与追求。在此基础上,诗人环绕着山水与人文景观,层层推进,展现出“长山绕井邑”的和谐美。
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最后两句“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也体现了对人生状态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唐代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出门见南山,喜逐松径行。
走出家门就看见南山,心情愉悦地沿着松树的小路行走。
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
爬到高处想要极目远眺,终于来到白云亭。
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
连绵的山脉环绕着村庄,登高望远的视野在晴天更为开阔。
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
河流蜿蜒,环绕着郡城,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
九疑山的层层叠叠的峰峦,青翠欲滴,仿佛通往天空。
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
烟云没有远近之分,都是在山岭旁边升起。
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
从高处俯视松竹之间,水石的景色是多么幽静清澈。
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
水波映照在窗户上,宛如明镜般清澈。
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
何人因病沉醉难醒,积酒而未苏醒。
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
希望与我一起登高,愿为你带来安宁的心情。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亭子名称是什么?
诗人走出门后首先看见了哪个自然景物?
“烟云无远近”体现了什么意象?
王维《山居秋暝》与《登白云亭》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但王维更加注重诗中的情感表现与哲理思考,而元结则通过清新自然的风景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关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