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證道歌 其二五三》

时间: 2025-05-07 08:19:53

诗句

我今解此如意珠,不论贫富灌头舒。

出没往来无欠缺,四生六道入无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9:53

原文展示:

我今解此如意珠,不论贫富灌头舒。
出没往来无欠缺,四生六道入无馀。

白话文翻译:

我现在解开这颗如意珠,无论贫富都能畅通无阻。出入往来不会有任何缺失,四生六道都能入得无余。

注释:

  • 如意珠:象征着顺利和美好的愿望,能随心所欲地实现愿望。
  • 灌头舒:意指畅通无阻,心情舒畅。
  • 四生:指四种生灵,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 六道:佛教中指六个轮回道,包括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 入无馀:进入的境界没有剩余,形容无所不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印肃,南宋时期的高僧,致力于佛教的传播和普及,作品常以佛理为主题,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佛教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强调信仰能使人超越世俗的贫富限制,获得内心的自由与圆满。

诗歌鉴赏:

《证道歌 其二五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如意珠”这一象征物,传递了对人生、财富与信仰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贫富”对比,反映了人们在物质世界中的执念,但诗人却指出,真正的解脱在于心灵的畅通与自由,只有放下对财富的执念,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出没往来无欠缺”,强调了在生命的轮回中,无论是高贵或卑微,灵魂的旅程都是完整的,四生六道皆可通达。这种思想与佛教的轮回观念相契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视角,超越生死和世俗的束缚,最终实现自我解脱。整首诗在平淡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是对生命与存在的哲学性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今解此如意珠:我现在理解了这颗象征圆满的珠子。
  2. 不论贫富灌头舒:不论贫穷或富贵,内心都能够畅通自在。
  3. 出没往来无欠缺:出入之间不会有任何缺失或不完整之处。
  4. 四生六道入无馀:四种生灵和六道轮回都能完整无余地进入。

修辞手法

  • 象征:如意珠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愿望的实现。
  • 对比:贫富的对比突出了佛教的超越性,强调内心的平和胜过外在的财富。
  • 比喻:将人生的经历比作珠子的出入,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如意珠的解读,表达了超越物质的追求,探讨了人生的真谛与佛教的轮回观,强调内心的自由与解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如意珠:象征内心的圆满与自由,传达了愿望的实现。
  • 贫富:体现物质世界的对立,反映人们对财富的追求。
  • 四生六道: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多样性,表达了生命的完整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如意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内心的圆满
    C. 名声

  2. “四生六道”指的是什么? A. 生命的种类
    B. 人生的阶段
    C. 财富的分配

  3. 诗人在诗中强调了什么? A. 物质的重要性
    B. 内心的自由与解脱
    C. 外在的名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同样探讨佛教哲理,深入人心。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证道歌》对比:两者都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但《静夜思》更多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证道歌》则聚焦于生命的哲学与超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佛教哲学入门》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全集》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哀悼采师 浣溪沙 浣溪沙 满院春 浣溪沙 其二 题何小山七榆草堂词残稿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游平江别田取兵 浣溪沙 花下徘徊,悄然得句 浣溪沙(八之六) 浣溪沙 浣溪沙·和李静声先生见赠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童言无忌 缵服 秋蜩 閠字旁的字 包含养的成语 立字旁的字 天不绝人 亠字旁的字 装门面 吃粮不管事 髟字旁的字 无虑无思 谌训 切齿拊心 包含烂的成语 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连脚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