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0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4:51
捣衣诗 其二
作者: 柳恽 〔南北朝〕
役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这首诗描绘了风波滞留,游子无法归还的景象。亭台的岸边,树叶在风中飘落,山坡上秋云悠悠流动。寒冷的园子里,傍晚的鸟儿聚集,窗前的虫子也发出悲鸣。唉,春天的衣服已经准备好,怎么能见到冬天的衣裳呢?
作者介绍:柳恽,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人生的哲理,常常带有思乡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捣衣诗 其二》写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人被迫离乡背井,游子思乡之情愈加浓烈。诗中以自然景物反映个人内心的情感,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柳恽的《捣衣诗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游子心中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
开头两句“役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直接点明了游子的困境,风波的滞留象征着外在环境的阻隔,而“游人淹不归”则更进一步揭示了游子内心的无奈与渴望归乡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亭皋的木叶飘落、陇首的秋云飞,既是对自然景象的刻画,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凋零与人生的无常。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夕阳映照下的寒冷园子里,鸟儿归巢,虫子悲鸣,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映衬出游子的孤寂与无助。最后通过“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一问,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无奈于冬衣的存在,象征着现实的残酷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柳恽在诗歌创作中对人情世态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游子困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共同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役役”指的是:
A. 劳累的状态
B. 欢乐的状态
C. 轻松的状态
诗中提到的“亭皋木叶下”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诗的最后一句“安见御冬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冬天的喜爱
B. 对春天的向往与无奈
C. 对衣物的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捣衣诗 其二》的全面解析和理解,帮助读者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