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2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23:17
和笑庵送面
王之道 〔宋代〕
深堂杰阁松风鸣,
黄梅已过双溪晴。
不知城高乃有此,
六月表里冰壶清。
我来蒙师炷香鼎,
旋汲溪泉为煎茗。
明朝又送不托材,
大慰枯肠怯龙饼。
在高大的厅堂中,松风阵阵呼啸,
黄梅时节已过,双溪依旧晴朗。
我不知道城中高楼是何等的景致,
六月的气候里,竟然有冰壶般的清凉。
我来向师父敬香,趁机汲取溪水来煮茶。
明天又要送走你,不知如何表达心意,
这真让我感到欣慰,像吃到了龙饼一般。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以清新自然、形象生动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美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的场合,诗人在深堂静坐,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朋友的珍视。开篇以“深堂杰阁松风鸣”描绘出一种安静而富有生气的环境,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用“黄梅已过双溪晴”引入季节的变迁,表现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变化。尤其是“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壶清”,诗人以惊叹的语气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从城中高处俯瞰自然的清丽之态。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提到“我来蒙师炷香鼎”,表示对师父的敬重和感激,同时也表露出一种孤独感。最后的“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肠怯龙饼”,不仅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惋惜,也透出一种无奈与忧愁。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的宁静之美,也有深厚的人情之感,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美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惆怅。
诗词测试:
诗中“黄梅已过”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变化?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明朝又送不托材”中的“托材”指的是什么?
A. 礼物
B. 食物
C. 书信
D. 朋友
诗中提到的“冰壶清”主要表达了什么感受?
A. 寒冷
B. 清凉
C. 温暖
D. 干燥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和笑庵送面》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王之道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饮酒作乐的快意。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