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5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55:48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
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
前攻已破散,後距方完坚。
以众亢彼寡,虽危犹幸全。
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
兵少败孰继,胡来饮秦川。
万一虽不尔,省兵当何缘。
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
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
省兵岂无时,施置有後前。
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
百官勤俭慈,劳者已息肩。
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
择将付以职,省兵果有年。
有客人谈论节省兵力的问题,节省兵力并非出于先前的计划。如今的将领不再选择,只凭兵力来占领边境。前方的攻击已经被击破,后方的防御尚且坚固。以众对寡,虽然危险,但仍然可以幸免于难。将领既然不是才能之士,议事也无法独断。兵力少了,失败后由谁来接替?谁又能在秦川饮水呢?即使万一不是这样,节省兵力又有什么缘由呢?骄惰的习惯已经持续已久,回去后怎能从事耕田呢?不耕田也不种桑,衣食仍然依赖于战斗。节省兵力并非没有时机,施行和安排有前有后。王功的兴起,古已有“七月篇”的记载。百官勤俭而仁慈,劳动者已经休息了。流浪的民众向往草野,丰收的岁月并不在天。
“七月篇”指的是古代有关节省兵力的著作,暗示历史上关于军事与经济关系的思考。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新法”改革,致力于国家的富强与富民。王安石的诗词风格清新,内容常关涉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
《省兵》写于王安石进行新法改革之际,反映了他对当时军事与经济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表达了对节省兵力、改善治理的迫切需求,旨在强调在不稳定的时代,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省兵》在形式上以古体诗的方式表达了对军事与经济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诗中通过对节省兵力的讨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危机。王安石在诗中运用简练的语言,明确地指出了将领的无能和军队的困境,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兵力的讨论,展现了在战争中如何平衡兵力的使用。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注,强调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通过描绘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王安石突显了改革的必要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有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危机时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整首诗通过对节省兵力的探讨,反映了王安石对当时军事与经济关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在战争与农业之间的平衡,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改革的期待。
《省兵》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七月篇”是指什么?
诗中强调“骄惰”的习惯对国家的影响,主要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