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0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08:47
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 其二
有才曾少试,无命可深尤。
宪府初峨豸,沧溟遽狎鸥。
盛年嗟未老,多病忽先秋。
勤学平生事,萱堂孰解忧。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有才华却命运多舛的人的哀悼。作者感叹这位才子虽然有过少许的机会,但因无缘而未能深造。起初在宪府任职,却因时运不济而遭遇厄运。正值盛年却未老,病痛却似秋天的寒风突袭而来。诗人回忆他一生勤奋学习,然而如今面对失去,萱堂(母亲的住所)又能解多少忧愁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綦崇礼,宋代诗人,生平经历较为坎坷,作品多反映对生命无常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其诗风恬淡而深邃,常借用自然景物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李察院的追思之际,李察院为一位有才华但因命运不济而早逝的人物,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其的哀悼与惋惜。
此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有才之士的短暂与命运的不公。诗中“有才曾少试”一句,勾勒出这位才子的才华和机会的匮乏,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无奈与失落。随后,诗人通过“宪府初峨豸,沧溟遽狎鸥”两句,描绘了他在高官之地的初试锋芒以及随之而来的命运波折,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盛年嗟未老,多病忽先秋”一句,情感更加沉重,表达了对健康和生命的感慨,似乎在诉说着青年人的早逝与无法延续的理想。而最后一句“勤学平生事,萱堂孰解忧”,更是将全诗情绪推向高潮,体现了诗人对失去的深切遗憾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逝者的追忆,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破灭,表达了对命运的不平与对生命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宪府”指的是:
A. 高官的府邸
B. 农田
C. 学校
答案:A
“萱堂”在诗中象征的是:
A. 战争
B. 母亲的住所
C. 朋友的家
答案:B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生命的赞美
B. 对命运的感慨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两者都反映了对命运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对社会现状的控诉,而綦崇礼则更倾向于个人命运的哀叹。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 其二》的深厚情感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