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52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夜梦鄱江清,晓踏鄱阳县。
云涛著眼新,还疑梦中见。
寒声彭蠡合,冻色庐峰现。
时方冬气深,水缩川原变。
连沙突堆阜,派港分组练。
萧萧蓬鬓风,瑟瑟葭丛霰。
奇观信幽绝,领略殊未遍。
何当烟艇高,载我行镜面。
二难今胜流,爱客移清燕。
饮酣生泰和,语妙融交战。
衰迟百不堪,一快天与便。
回筇晚霁中,路压沧浪转。
波光似留人,随裾荡华绚。
我在夜里梦见清澈的鄱江,早晨踏上鄱阳县的土地。
云海波涛映入眼帘,仿佛仍在梦中。
寒冷的声音和彭蠡湖的水声交融,冰冻的庐山峰显露出来。
此时正值寒冬,水面缩小,川原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
沙滩连绵起伏,港口分散成一条条的小练。
萧萧的风吹拂着我的蓬乱的头发,瑟瑟的霜雪在葭丛中飘落。
奇妙的景观真是幽绝,细致的领略却还未尽。
何时能乘着小船高高漂浮,载着我在镜面般的水面上游玩?
如今的美好景致胜过往日,朋友们都在嬉游清雅的地方。
饮酒畅快,生出和谐之感,言语之间妙趣横生,如同交战般激烈。
年华渐渐逝去,百般苦恼难以忍受,唯独这份快乐是天赐的。
我提着筇杖在晚霁中回归,路途却压着沧浪流转。
水波闪烁仿佛留住人,随风荡漾着华丽的光辉。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子翚,号白石,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子翚游览鄱江时,描绘了冬季的江河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以“夜梦”开篇,表现出诗人对鄱江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自然景观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冬季的鄱江,寒声、冻色、清风等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水域。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将夜晚的宁静与清晨的鲜活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在意象方面,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如“云涛”、“寒声”、“波光”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欢愉。特别是“何当烟艇高,载我行镜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象征着自由自在的心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展示了宋代诗人对山水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鄱江冬日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彭蠡”指的是哪个湖?
A. 西湖
B. 鄱阳湖
C. 太湖
D. 洞庭湖
诗人对鄱江的描绘主要是在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A. 夜梦鄱江清
B. 何当烟艇高
C. 冻色庐峰现
D. 饮酣生泰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