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5:07
试弓
刘子翚 〔宋代〕
结束拟从戎,秋堂试宝弓。
角寒开拒手,弦劲响流空。
巧羽穿杨技,神夸饮羽功。
挽强吾有待,狐兔莫争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结束了征战的打算,在秋天的厅堂中试射自己的宝弓。寒风吹拂,手心微凉,拉弓的弦响亮而清脆,仿佛在空中流动。技艺高超的箭术,令我在众人面前自豪,能够轻易地射穿飞鸟。而今我仍需锤炼技艺,不与狡猾的狐狸和兔子争夺胜利。
诗中提到的“巧羽穿杨”可以追溯到古代射箭的技艺,常用于比喻高超的技艺和准确的判断。在古代,射箭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军事技能,也是士人展现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
刘子翚,字仲明,号惭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闻名,常常反映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可能通过试弓的方式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试弓》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试弓的过程,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个人技艺的追求。诗中“结束拟从戎”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战乱生活的厌倦,渴望归于平静的生活。而“秋堂试宝弓”则展现了诗人对射箭技艺的自信与骄傲。在描绘试弓的细节时,作者用“角寒开拒手”生动地刻画出寒风中的孤独感,令人感同身受。
接着,诗人运用“巧羽穿杨技,神夸饮羽功”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精湛的箭术,显示出一种自豪与骄傲,而“挽强吾有待,狐兔莫争雄”则引申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不愿与弱小的对手争斗,表现出一种高远的志向。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技艺,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过去的告别,也有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通过试弓这一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技艺的自豪,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个人成长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巧羽穿杨”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从军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狐兔莫争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