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7:16
九日西征答张以元使君
西原秋欲暮,萝月此同明。
问俗驰周道,观兵引汉旌。
古寺斜通涧,睛山巧傍城。
重阳逢马上,惭负菊华荣。
西原的秋天即将入暮,月亮与萧瑟的秋色交相辉映。
我问起民俗,急于前往周道,观赏着出征的汉军旗帜。
古老的寺庙斜倚在山涧旁,晴朗的山峦巧妙地依偎在城边。
重阳节时我骑马而行,心中惭愧,不能尽享菊花的美丽与荣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国卿,明代诗人,曾任官职,诗歌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诗人可能在外出征或游览时写下,展现了他对秋天美景的感慨,以及对传统节日的庆祝。
这首诗以西原的秋景为背景,以重阳节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首联以“西原秋欲暮”开篇,描绘了日暮时分的秋天,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提到“萝月”,引出月亮的清辉,与秋天的景色交相辉映,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问俗驰周道,观兵引汉旌”一句,诗人通过询问民俗,强调了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同时,观兵引汉旌则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心,表现出一种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后半部分描绘古寺与山城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与融入。
最后一句“重阳逢马上,惭负菊华荣”,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里骑马而行时的惭愧,无法尽情享受菊花的美丽,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自省。整体而言,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与重阳节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与责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西原秋欲暮”所描绘的景象是什么?
A. 春天的朝霞
B. 秋天的黄昏
C. 冬天的雪景
D. 夏天的日出
“重阳逢马上”一句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喜悦与欢快
B. 忧伤与惭愧
C. 愤怒与抵抗
D. 无奈与绝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庐山谣》与《九日西征答张以元使君》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多地关注诗人的个人情感,而后者则结合了历史文化,表现出对传统的尊重与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