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0:57
登庐山
作者:晁补之 〔宋代〕
丹碧沉沉虎豹闲,
松幢引度九重关。
人间未觉浑无路,
天上还惊更有山。
瑶草红泉供挹酌,
金风白露送跻攀。
良游自叹平生误,
便欲归家鬓已斑。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庐山的雄伟,青翠的山色如同沉沉的碧玉,悠闲的虎豹在山间游荡,松林如幢,带着我越过重重关隘。人间的人们还未意识到这条路的艰难,天上的人们却惊叹还有更高的山。接着描绘了山中的瑶草和清泉,提供给人们饮用与享受,金风和白露相送,助我攀登。最后,诗人自叹平生的误入歧途,想要回家时,发现白发已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九重关”可理解为古代名山的险峻与难以攀登的象征,而“瑶草红泉”则表现了山中自然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遗憾。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叔行,号山人,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的哲思与感慨。
创作背景:
《登庐山》创作于作者游览庐山时,诗中浸透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折射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与时间的感慨。开头两句描述了庐山的雄伟与宁静,展现出一种极具画面感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接下来的诗句则表现了人间与天上对景色的不同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对庐山的敬畏感。尤其是“良游自叹平生误”,诗人感叹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未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唏嘘不已。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的壮美与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重关”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山的险峻
C. 人间的繁华
“良游自叹平生误”中的“误”指的是什么?
A. 人生的遗憾
B. 旅行的误差
C. 自然的美丽
诗中“瑶草红泉”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自然的荒凉
B. 生活的美好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