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示董伯懿》

时间: 2025-05-07 06:14:15

诗句

穿桥度堑只闲行,咏石嘲花亦漫成。

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

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4:15

原文展示

穿桥度堑只闲行,
咏石嘲花亦漫成。
嚼蜡已能忘世味,
画脂那更惜时名。
长干里北寒山紫,
白下门西野水明。
此地一廛须卜筑,
故人他日访柴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人穿过桥梁、跨越沟壑,只是随意游荡;吟咏石头、嘲讽花朵,随意而成。虽然啃蜡烛可以忘却世俗的滋味,但即使是画脂(化妆品),又何必过于珍惜名声呢?长干里的北寒山显得紫色苍翠,白下门西边的野水清澈明亮。在这样的地方,理应建一间小店,等到故人有朝一日来访时,可以相聚在柴荆之间。

注释

  • 穿桥度堑:指穿过桥梁,跨越沟壑,形容悠闲的行走。
  • 咏石嘲花:吟咏石头,嘲讽花朵,表现对自然的随意态度。
  • 嚼蜡:指啃蜡烛,象征忘却世俗的烦恼。
  • 画脂:化妆品,暗指对外表的过于看重。
  • 长干里:指长干村,古地名。
  • 白下门:古地名,水明指水流清澈。
  • 一廛须卜筑:一间小店要建造,卜筑是建造的意思。
  • 柴荆:柴火与荆棘,象征朴素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诗人、散文家及改革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提倡新法以加强中央集权与促进经济发展。王安石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对个人情感的追求。

创作背景

《示董伯懿》写于王安石晚年,此时他已经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与生活的沉浮。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际交往,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示董伯懿》是一首极具王安石个人风格的诗作,透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诗的开头“穿桥度堑只闲行”,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诗人随意游荡的情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在这样的闲适生活中,诗人不仅欣赏自然的美丽,更对石头与花朵进行了咏叹与嘲讽,似乎在表达对世俗的反思。

接着,诗人提到“嚼蜡已能忘世味”,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即使啃蜡烛也能让人忘却世俗的滋味,何况是那些精致的化妆品呢?这句话不仅显示了诗人的洒脱,也暗示了对名利的淡漠。

在地理意象的描绘上,“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诗人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而最后两句“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则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期待与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

整首诗以闲适为主旋律,表达了王安石在面对生活的跌宕起伏时,依然能够保持一份从容与淡泊的心态,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学与情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穿桥度堑只闲行:描绘诗人随意穿过桥梁和沟壑,表现出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2. 咏石嘲花亦漫成:表现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随意的吟咏,既有对石头的赞美,也有对花朵的戏谑,凸显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3. 嚼蜡已能忘世味:通过啃蜡烛来强调忘却世俗烦恼,表明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然。
  4. 画脂那更惜时名: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化妆品,诗人也并不在乎名声,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
  5. 长干里北寒山紫:具体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诗人对环境的热爱。
  6. 白下门西野水明:继续描绘另一幅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清澈水域的喜爱。
  7. 此地一廛须卜筑:暗示诗人希望在此地建一间小店,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8. 故人他日访柴荆:寄希望于未来朋友来访,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嚼蜡”,比喻忘却世俗烦恼。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修辞,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山、水、花、石,展现诗人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哲学的反思,王安石在此诗中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人生的路径与选择。
  2. :代表坚韧与自然的永恒。
  3. :象征美好与短暂。
  4. :象征人世间的琐碎与烦恼。
  5. 山水:体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文化内涵

诗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山水的描绘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而石与花则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浮华的冷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咏石嘲花”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世俗的嘲讽
    • C. 对朋友的思念
  2. “嚼蜡已能忘世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名利
    • B. 生活
    • C. 美食
  3. 诗中提到的“长干里北寒山紫”描绘的是哪个方面的景象?

    • A. 城市的繁华
    • B. 自然的宁静
    • C. 人际关系

答案

  1. A. 对自然的赞美
  2. A. 名利
  3. B. 自然的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月夜忆舍弟》 -杜甫
  3.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王安石的诗歌更偏向于社会与自然的结合,包含哲理的思考;而李白的诗则更显豪放与个性,强调情感的自由。
  • 王安石与杜甫:王安石关注个人内心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王安石诗词集》
  2. 《宋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萼红(芙蓉和友人韵) 一萼红 送吴仲怿布政量移畿辅 一萼红 一萼红五首 其五 一萼红五首 其四 桃花夫人庙 一萼红五首 其三 一萼红 咏纸媒 一萼红·题三峡放舟图 一萼红 获鹿驿馆逢藏僧 一萼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违天害理 因势顺导 青年共产国际 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龝字旁的字 懊悔无及 卸任 骨字旁的字 吐饭成蜂 包含媿的词语有哪些 钦企 兰蒸椒浆 蕉衫 皮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包含衾的词语有哪些 卜数只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