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4:15
穿桥度堑只闲行,
咏石嘲花亦漫成。
嚼蜡已能忘世味,
画脂那更惜时名。
长干里北寒山紫,
白下门西野水明。
此地一廛须卜筑,
故人他日访柴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人穿过桥梁、跨越沟壑,只是随意游荡;吟咏石头、嘲讽花朵,随意而成。虽然啃蜡烛可以忘却世俗的滋味,但即使是画脂(化妆品),又何必过于珍惜名声呢?长干里的北寒山显得紫色苍翠,白下门西边的野水清澈明亮。在这样的地方,理应建一间小店,等到故人有朝一日来访时,可以相聚在柴荆之间。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诗人、散文家及改革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提倡新法以加强中央集权与促进经济发展。王安石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对个人情感的追求。
《示董伯懿》写于王安石晚年,此时他已经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与生活的沉浮。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际交往,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生活状态。
《示董伯懿》是一首极具王安石个人风格的诗作,透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诗的开头“穿桥度堑只闲行”,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诗人随意游荡的情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在这样的闲适生活中,诗人不仅欣赏自然的美丽,更对石头与花朵进行了咏叹与嘲讽,似乎在表达对世俗的反思。
接着,诗人提到“嚼蜡已能忘世味”,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即使啃蜡烛也能让人忘却世俗的滋味,何况是那些精致的化妆品呢?这句话不仅显示了诗人的洒脱,也暗示了对名利的淡漠。
在地理意象的描绘上,“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诗人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而最后两句“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则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期待与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
整首诗以闲适为主旋律,表达了王安石在面对生活的跌宕起伏时,依然能够保持一份从容与淡泊的心态,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学与情感智慧。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哲学的反思,王安石在此诗中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山水的描绘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而石与花则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浮华的冷淡。
诗中提到的“咏石嘲花”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嚼蜡已能忘世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长干里北寒山紫”描绘的是哪个方面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