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6:43
正肃吴公挽辞三首
(王安石)
应世文章手,宜民政事才。
朝多侧目忌,士有拊心哀。
书蠹平生简,香寒后夜灰。
悠悠国西路,空得葬车回。
这首诗表达了对吴公的缅怀。吴公擅长应对世事,善于处理民政事务。朝堂之上,因其才华而受到他人的忌惮,士人们对他的去世感到深深的悲痛。吴公生前对书籍的热爱,却因时光流逝而沦为书虫的侵蚀,香烛在夜晚的寒冷中变得黯淡。如今国家的前途渺茫,唯有空空的葬车回归。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和文学家。他主张进行政治改革,推行变法,致力于国家富强与民生改善。王安石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充满人文关怀。
《正肃吴公挽辞三首》是王安石为其友人吴公所作。吴公在当时政治上颇有影响力,其去世令王安石感到深切的惋惜与哀痛。这首诗不仅是对吴公的追悼,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政局的忧虑与无奈。
这首诗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了吴公的才能与其在朝廷上的遭遇,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首句“应世文章手,宜民政事才”,直接点出吴公的才华与贡献,既表现了对其能力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其遭受排斥的惋惜。接下来的“朝多侧目忌”则揭示了吴公在朝堂上的孤立与不平,展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此时,士人对吴公的哀悼情感愈发明显,体现了王安石对同道的深切同情与对友人的思念。
后半部分使用“书蠹平生简,香寒后夜灰”的意象,借助书籍的毁坏与香烛的熄灭,象征着吴公生前的追求与理想的破灭,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一句“悠悠国西路,空得葬车回”,则将悲痛的情感上升到国家的沉重命运,暗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与无奈,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深刻的社会观察,反映了王安石作为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传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时局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吴公的追思,表达了对才华横溢而遭受误解的人的惋惜,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责任感,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与思想深度。
正肃吴公挽辞三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书蠹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书籍的毁坏
C. 朋友的背叛
诗中“悠悠国西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国家的忧虑
C. 对友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