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8:54
但见城池还汉将,岂知佳丽属蛮兵。
锦江南度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只看到城池归还给汉族将领,怎知那些美丽的女子却被南蛮的士兵所占有。
在锦江南岸遥远的地方,听到了哀伤的哭声,满是离家在外、别国相思的声音。
雍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才,号青山,原籍河南,后居于四川。他的诗作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常常关注社会和民生问题,尤其对战乱和离别主题表现出深切的同情。
这首诗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的战乱频繁,尤其是南蛮对汉地的侵扰。诗人通过描绘战乱中的悲伤场景,表达了对家国沦陷和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浓缩在短短的几句之中。首句“但见城池还汉将”展现了表面上的胜利,然而后一句“岂知佳丽属蛮兵”则揭示了背后的悲剧,表现了战乱带来的无奈与痛苦。诗人用“锦江南度遥闻哭”的意象,传达出深深的离愁别绪,仿佛那哭声穿越了时空,回荡在每一个受苦的人的心中。
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国家沦陷的惋惜,也有对美丽女子被俘的悲痛,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战争残酷的反思。通过对比的手法,诗人将城池的归属与佳丽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歌的悲剧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雍陶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
整首诗表现了对战乱的深切批判和对家国沦陷的惋惜,展现了人们在历史洪流中无奈的命运与悲欢离合。
诗中提到的“蛮兵”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士兵?
A. 汉族
B. 南蛮
C. 北方游牧民族
“锦江南度遥闻哭”中“哭”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别与思乡
C. 战争胜利
诗中用什么手法表现了对比?
A. 拟人
B. 对比
C. 暗喻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雍陶的《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同样表达了对国家沦陷与人民苦难的关注。然而,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悲观反思,而雍陶则通过具体的个体悲剧,揭示了战乱对家庭的影响,情感上更为细腻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