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观祈雨》

时间: 2025-04-23 05:04:21

诗句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04:21

观祈雨

作者:李约 〔唐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白话文翻译

桑树的枝条没有叶子,土地上升起烟雾;
箫声迎接龙神的祈雨仪式在水庙前进行。
几处朱红色的大门里传出歌舞声,
我还担心春天的阴云会压抑了管弦乐的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桑条:桑树的枝条。
  • 无叶:没有叶子,象征春天的迟到或干旱。
  • 土生烟:土地上冒出烟雾,可能指干旱或祭祀的烟雾。
  • 箫管:指竹制乐器,常用于迎接龙神的仪式。
  • 水庙:专门供奉水神的庙宇。
  • 朱门:红色大门,指富贵人家或官宦之家。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迎龙”与水庙祭祀是古代中国常见的祈雨活动,反映了农耕社会对雨水的渴望与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约,唐代诗人,擅长山水和咏物诗,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农历春季,恰逢干旱,农民渴望雨水,诗人借助祈雨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期盼与焦虑。

诗歌鉴赏

《观祈雨》是一首富有情感与象征的诗,透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敬畏。首句“桑条无叶土生烟”,以沉寂的景象引入,描绘了春天的迟缓与干旱的无奈,桑树的枯萎预示着农田的贫瘠,暗含着农民的焦虑与期待。接着“箫管迎龙水庙前”则转向祈求雨水的仪式,箫声的响起与水庙的祭祀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仪式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与依赖。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则反映了社会的繁华与个体的无奈,尽管歌舞热闹,但在干旱的阴影下,这些欢乐似乎显得有些苍白。诗人借此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无能为力,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情感冲突。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鲜明,情感深邃,展现出李约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桑条无叶土生烟”:描绘春季干旱的景象,桑树无叶,暗示自然环境的恶劣。
  2. “箫管迎龙水庙前”:描写人们在水庙前举行祈雨仪式,表达对雨水的渴求。
  3. “朱门几处看歌舞”:描绘富贵人家中的歌舞场景,暗示社会的繁华。
  4. “犹恐春阴咽管弦”:表达对春季阴云的担忧,象征着对人类活动的压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间歌舞的对比,突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望。
  • 象征:桑树无叶象征着干旱,春阴象征着压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干旱与祈雨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力量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条: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希望。
  • 水庙:代表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对雨水的期盼。
  • 朱门:象征富贵与繁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庙”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祭祀水神
    B. 祭祀山神
    C. 休息场所

  2. “桑条无叶土生烟”中的“无叶”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景? A. 春天的生机
    B. 干旱的困境
    C. 秋天的景象

  3. 诗中描绘的歌舞场景与干旱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A. 热闹与沉静
    B. 富贵与贫穷
    C. 欢乐与忧虑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约的《观祈雨》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社会现象的反思,但李约更侧重于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观祈雨》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

相关查询

睡起 许州 挽汪容甫先生 其二 挽汪容甫先生 其一 送游大德赴甘州口号 赠乐使君 赠邓郎将四弟 题周奉御 诸公破落官蕃中制作 同前以诗代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功名利禄 飃飃 安不忘虞 包含驻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卿渊 败鼓之皮 明刑不戮 江湖骗子 絜钩 缶字旁的字 伯虑愁眠 耘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