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赋得山林引兴长》

时间: 2025-05-04 03:23:23

诗句

曾读杜诗解,纷纷议论多。

遇时非泰运,行道至蹉跎。

托迹山林趣,披怀水石歌。

千年赋比兴,后世岂能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23

诗词名称: 赋得山林引兴长

作者: 玄烨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曾读杜诗解,纷纷议论多。
遇时非泰运,行道至蹉跎。
托迹山林趣,披怀水石歌。
千年赋比兴,后世岂能过。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读过杜甫的诗,听到众多的讨论。
如今的时代并非太平,走上仕途却屡遭挫折。
我选择寄情于山林,心中吟唱着水石的歌谣。
千年来的赋诗比兴,后人又怎能超越?

注释:

  • 杜诗解:指的是对杜甫诗作的理解与解读。
  • 泰运:指太平盛世。
  • 蹉跎:指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失意。
  • 托迹:寄托身心。
  • 水石歌:指对自然的吟咏,表达与自然的和谐。

典故解析: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反映了时代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而被称为“诗圣”。
  • 千年赋比兴:古代诗词中常用“赋”与“比兴”来表达情感和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玄烨(1654-1722),清代皇帝康熙帝,文治武功兼备,崇尚文人文化,创作了许多诗词,涉及历史、山水、政治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康熙年间,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山林自然的向往,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杜甫诗作的深切理解与对时局的感慨。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面对纷扰的世事,虽然自身处于不顺之中,仍选择回归自然的宁静。在“托迹山林趣,披怀水石歌”中,诗人试图用自然的美景来抚慰自己的情感,显示出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作品中,诗人不仅感慨历史的沧桑,更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自己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一句“千年赋比兴,后世岂能过”则引发对后世诗人的思考,既是对自己创作的自信,也是对历史诗歌传承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读杜诗解:表明作者对杜甫的诗作有着深入的理解。
    • 纷纷议论多:反映出周围人对诗作的讨论热烈。
    • 遇时非泰运:表达自己所处的时代并不太平。
    • 行道至蹉跎:描述自己在仕途上的遭遇,感到无奈与失落。
    • 托迹山林趣:选择隐居于山林,以求内心的安宁。
    • 披怀水石歌:表示在自然中吟唱,心灵得以释放。
    • 千年赋比兴:感慨古往今来的诗歌创作。
    • 后世岂能过:对后人诗作水平的自我反思与期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境相结合,以山林水石比喻内心的追求。
    • 对仗:诗中“纷纷议论多”“行道至蹉跎”等句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动荡时代依然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 山林: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归宿。
  • 水石:代表自然的美与诗人的情感寄托,具有象征意义,表达内心的和谐与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曾读哪位诗人的诗作?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行道至蹉跎”意指什么?

    • A. 仕途顺利
    • B. 仕途失意
    • C. 人生快乐
    • D. 归隐山林
  3. 诗的最后一句“后世岂能过”表达了什么?

    • A. 对后人诗作的信心
    • B. 对后人诗作的怀疑
    • C. 对后人诗作的赞美
    • D. 对后人诗作的批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豪放比,玄烨的诗更显细腻与沉思。
  • 杜甫的《春望》与此诗在对历史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杜甫诗文解读》
  • 《山水诗的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送赵时校书之任临川司理 送越倅杨屯田赴阙 送有交师辇下 送谢尉 送吴秀才赴举 送闻义师谒池阳郡守 送文光师游天台 送遂良师游天台 送思齐上人之宣城 送史宫赞兰溪解印归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爨演 佻率 开国承家 四字头的字 心字底的字 狗续侯冠 非字旁的字 鸾颠凤倒 巳字旁的字 北结尾的成语 荣路 乙字旁的字 大雨滂沱 义不反顾 移孝为忠 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梦游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