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思齐上人之宣城》

时间: 2025-04-26 05:03:45

诗句

林岭蔼春晖,程程入翠微。

泉声落坐石,花气上行衣。

诗正情怀澹,禅高论语稀。

萧闲水西寺,驻锡莫忘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3:45

原文展示

送思齐上人之宣城
林逋 〔宋代〕
林岭蔼春晖,程程入翠微。
泉声落坐石,花气上行衣。
诗正情怀澹,禅高论语稀。
萧闲水西寺,驻锡莫忘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山林景色,阳光洒在山岭上,层层叠叠的青翠中小路延展而入。泉水从石头上流下,发出清脆的声响,花香飘散,飘到衣袍上。此刻诗人的情怀淡泊,正适合吟咏,而高深的禅理却鲜有人谈论。在宁静的水西寺中,希望你能在此驻足,不要忘记归去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林岭:山岭、山脉。
  •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的颜色。
  • 泉声:泉水的声音。
  • 落坐石:泉水落在石头上,反映出自然的清幽。
  • 花气:花的香气。
  • 情怀澹:情感淡泊,心境平和。
  • 驻锡:停留、居住。
  • 莫忘归:不要忘记回家的路。

典故解析
“水西寺”可能指代某个实际存在的寺庙,常被文人所提及,象征着清净和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仁,号孤山,宋代文学家、诗人,以其高洁的情操和淡泊的生活态度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反映出对禅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林逋送别好友思齐上人前往宣城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山水禅意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送思齐上人之宣城》是一首风格清新、情感深邃的送别诗。诗的开头用“林岭蔼春晖”描绘了春日的山林景象,阳光洒在青翠的山岭上,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泉声落坐石”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声音与静谧的环境,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的心境。此时,花香飘散,仿佛与诗人心中的情感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反思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认为“诗正情怀澹,禅高论语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和哲理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淡泊和禅理的深邃。在这里,诗人将自己与世俗的喧嚣隔离开来,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最后一句“驻锡莫忘归”则是对友人的期许,提醒他在修行的同时,不要忘记归家的路。这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坚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林逋高洁的情操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岭蔼春晖:描绘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在青翠的山岭上,生机勃勃。
  2. 程程入翠微:小路蜿蜒深入青翠的山林,展现出自然的深邃和幽静。
  3. 泉声落坐石:泉水从石头上流下,发出清脆的声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4. 花气上行衣:花香飘散,飘荡到衣服上,营造出一种清新和恬静的氛围。
  5. 诗正情怀澹:诗人的情感淡泊,心境平和,表明他对诗歌的追求。
  6. 禅高论语稀:高深的禅理鲜有人讨论,反映出当时文化的孤独感。
  7. 萧闲水西寺:描写水西寺的宁静,给人以心灵的归宿感。
  8. 驻锡莫忘归:希望友人在此驻足修行,但也要时刻记得归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岭、泉水、花香等自然景物比作诗人的情感,形成一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对仗:如“泉声落坐石,花气上行衣”,形成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淡泊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友谊的深刻理解。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传达出内心的清净和宁静,同时也提醒友人要珍惜归途,寓意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岭: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泉水:象征纯净和心灵的明澈。
  • 花香: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寺庙:象征精神的归宿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泉声落坐石”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石头上的泉水声
    B. 花香飘散
    C. 人们的欢笑

  2. “驻锡莫忘归”是什么意思? A. 不要忘记回家
    B. 停留在寺庙
    C. 继续修行

  3.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之涣
  • 《山中送别》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林逋的《送思齐上人之宣城》和王维的《山中送别》,两首诗都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送别的情感,但林逋更强调内心的淡泊和修行之路,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两位诗人的风格各有千秋,均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林逋诗集》

相关查询

钱大受挽诗 齐子余侍郎挽诗 齐子余侍郎挽诗 齐子余母太夫人王氏挽诗 齐子余母太夫人王氏挽诗 齐子余母太夫人王氏挽诗 平山堂 陪宪使登榕溪阁 偶作 偶得兄字再成一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牙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连书 斗字旁的字 柴车幅巾 牛字旁的字 求道 丰衣足食 雠书 所费不赀 言字旁的字 小里小气 孔思周情 呛咳 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口两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