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8:10
摘红英
作者: 李鄂 〔明代〕
潮头白,峰头碧,落梅香暗渔翁笠。
西风透,东风骤,待得晴明,莺花时候。
莺声涩,花枝寂,春来已蜡看山屐。
山如旧,春如绣,层楼望处,苍寒红瘦。
在潮水的顶端是白色的浪花,山峰上是碧绿的树木,落梅的香气悄然飘散在渔翁的斗笠之中。
西风轻轻吹来,东风骤然袭来,等到晴朗明媚的日子,黄莺和花朵正好盛开的时节。
莺声显得有些涩滞,花枝也显得寂静,春天已经到来,却只能蜡烛般看着山间的木屐。
山依旧如往日的样子,春天如同绣品般美丽,望向高层楼阁,看到的却是苍凉的红色,显得单薄而瘦弱。
李鄂,明代诗人,字叔显,号岱舸,曾任职于朝廷,善于诗词,尤其擅长描写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摘红英》创作于明代,正值春季。诗人在春日游览山水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因此写下此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李鄂的《摘红英》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开篇以“潮头白,峰头碧”描绘了春天的海岸和山峰,展现出清新而明朗的自然景象。接下来,通过“西风透,东风骤”,展现了春天气候的变化,仿佛在期待着一个晴朗的日子,黄莺和花朵的盛开。
而后“莺声涩,花枝寂”的描写,则转向了一种内心的孤寂与感伤,尽管春天来临,但莺声却显得涩滞,花枝也显得寂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诗人以“山如旧,春如绣”的对比,传达了自然的恒常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尽管春天如绣般美丽,但层楼望去,只有苍寒的红瘦,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写,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感慨,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忧伤,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中提到的“潮头白”指的是什么?
A. 海浪的颜色
B. 山的颜色
C. 花的颜色
“莺声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寂
C. 愤怒
诗中提到“春如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春天如同绣品般美丽
B. 春天如同绣品般脆弱
C. 春天如同绣品般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