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9:59
次韵季共蓬斋新梅
王郎巧催花,妙语起槁枯。
譬如返魂香,能使死者苏。
诗成花亦开,小草时卷舒。
颇如风前柳,胜韵花中无。
蓬斋姑射仙,不待折简呼。
芳姿倚醉玉,未用须人扶。
自君作周旋,此德良不孤。
移根始山中,一笑烦王都。
坐令桃李花,浅俗皆凡夫。
棐几滑以净,云窗窈而虚。
酽白夺寒雪,软红空九衢。
我久离山中,问花今何如。
殷勤培弱干,何日课獠奴。
于花苟得计,于我亦何愚。
此意倘复遂,瘦地良可锄。
诵君种花句,抚卷长嗟吁。
王郎巧妙地催促花开,用妙语唤醒枯萎。
就像让灵魂复苏的香气,能唤醒死者。
诗写成了,花也随之开放,小草时而卷起,时而舒展。
这恰似风中的柳树,胜过花中的韵味。
蓬斋的姑射仙女,不需要折花来叫唤。
她的芳姿倚靠在醉人的玉上,不需要人来扶持。
从你我之间的交往,这种美德并不孤单。
将根移到山中,轻松一笑便忘却了王都的烦恼。
让桃李花盛开,世俗之人皆是凡夫。
桌子光滑而干净,云窗深邃而虚幻。
浓白的花瓣夺去了寒雪的色彩,柔软的红色空留在街头。
我长久离开山中,问花现在如何。
细心培育弱小的枝干,何时才能教导仆人?
如果能在花上得意,这样对我来说又算什么愚蠢?
如果这个意思能够实现,瘦土地也可以耕作。
我诵读你种花的诗句,抚卷长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紫芝(约1050年-1120年),字子安,号紫芝,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展示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梅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本诗通过“梅”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美的向往。首联以王郎的催花作引,带出春天的气息;接下来用“返魂香”比喻诗的力量,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诗中的“芳姿倚醉玉,未用须人扶。”意在强调梅花的独立与自足,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人通过对比桃李与梅花,展现了对世俗的思考,桃李花虽美,却无法超脱平凡。整首诗在描绘梅花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与思索,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化了意境。诗人用梅花象征高洁的品德,用桃李花象征世俗的平庸,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周紫芝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返魂香”比喻了什么?
A. 美酒
B. 诗歌的力量
C. 自然的美
D. 人生的智慧
诗中提到的“桃李花”象征了什么?
A. 高洁
B. 世俗
C. 理想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周紫芝更加强调内心的自省与对理想的追求,李白则更多地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