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热 其二》

时间: 2025-07-31 07:45:59

诗句

山气爞爞旱火光,墙头枯草半青黄。

饥肠惯作晴雷吼,且乞梧桐一夜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7:45:59

原文展示:

秋热 其二
山气爞爞旱火光,
墙头枯草半青黄。
饥肠惯作晴雷吼,
且乞梧桐一夜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炎热景象。山间的气息如同烈火般炙热,墙头的枯草在阳光下显得半青半黄。饥饿的肚子就像在晴天里轰鸣的雷声一样作响,我只求一夜的凉爽,恳望梧桐树能带来些许清凉。

注释:

  • 爞爞:形容火光炽烈的样子。
  • 旱火光:指因干旱而产生的火光,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干热。
  • 墙头:指房屋的墙壁顶部,墙头的草木因干旱而枯萎。
  • 饥肠:形容肚子因饥饿而作响。
  • 晴雷吼:比喻饥肠的声音如雷鸣般响亮。
  • :请求,乞求。
  • 梧桐:一种树木,象征着清凉的庇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直,号涵清,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炎热的秋季,诗人通过对山间气候和自己饥饿感受的描述,表达了对清凉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秋热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季的炙热与干旱。诗的开头“山气爞爞旱火光”,用“爞爞”这个形象化的词汇,传达出一种炽热的氛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阳光的刺眼和热浪的逼近。接下来的“墙头枯草半青黄”,则通过墙头的枯草描绘了干旱的严酷,色彩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难。

“饥肠惯作晴雷吼”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饥饿的声音与雷鸣的轰响相提并论,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渴望。而最后一句“且乞梧桐一夜凉”,则是一种对凉爽的渴求,梧桐树的影子似乎成了诗人心灵寄托的象征,暗示着对自然清凉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孤独与渴望,情感深沉而真切,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气爞爞旱火光:描绘山间的气息如同烈火般炽热,表达了季节的炎热。
  • 墙头枯草半青黄:墙头的草木因干旱而枯萎,表现了干旱的严重,形成鲜明的对比。
  • 饥肠惯作晴雷吼:饥饿的肚子如雷声般轰鸣,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焦虑和饥饿感。
  • 且乞梧桐一夜凉:渴望梧桐树带来一夜凉爽,表现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渴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饥肠惯作晴雷吼”将饥饿的声音比作雷鸣,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季干热的无奈和渴望清凉的强烈情感,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在艰难时刻对生存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气:象征自然的威严与变化。
  • 枯草:象征干旱与生命的脆弱。
  • 饥肠:象征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 梧桐:象征清凉与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气爞爞旱火光”中的“爞爞”是用来形容什么? A. 清凉
    B. 炽热
    C. 凄凉

  2. 诗中提到的“饥肠”是比作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雷声
    C. 雨声

  3. 作者在诗中希望得到什么?
    A. 食物
    B. 凉爽
    C. 雨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方岳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自然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杜甫在《秋兴八首》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而方岳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对清凉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月底修箫谱 其一 题赵香宋木化石和玉津均 月底修箫谱 自题月底修箫图 月底修箫谱 题随园女弟子尺牍墨迹 湘春夜月 别戈顺卿十年,酒筵重见,为谱此声。 湘春夜月 湘春夜月 彭春谷为析津名姝求赋其画芍药山屏 湘春夜月 苦雨寄闷 湘春夜月 和圣秋 湘春夜月 旅思和韵 湘春夜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难分难舍 减廪 权贵显要 矛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栖旅 社庙 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消愁破闷 牙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流觞曲水 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贪求无厌 国家公园 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岩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