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1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13:47
秋热 其二
山气爞爞旱火光,
墙头枯草半青黄。
饥肠惯作晴雷吼,
且乞梧桐一夜凉。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炎热景象。山间的气息如同烈火般炙热,墙头的枯草在阳光下显得半青半黄。饥饿的肚子就像在晴天里轰鸣的雷声一样作响,我只求一夜的凉爽,恳望梧桐树能带来些许清凉。
方岳,字子直,号涵清,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诗创作于炎热的秋季,诗人通过对山间气候和自己饥饿感受的描述,表达了对清凉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秋热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季的炙热与干旱。诗的开头“山气爞爞旱火光”,用“爞爞”这个形象化的词汇,传达出一种炽热的氛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阳光的刺眼和热浪的逼近。接下来的“墙头枯草半青黄”,则通过墙头的枯草描绘了干旱的严酷,色彩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难。
“饥肠惯作晴雷吼”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饥饿的声音与雷鸣的轰响相提并论,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渴望。而最后一句“且乞梧桐一夜凉”,则是一种对凉爽的渴求,梧桐树的影子似乎成了诗人心灵寄托的象征,暗示着对自然清凉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孤独与渴望,情感深沉而真切,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季干热的无奈和渴望清凉的强烈情感,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在艰难时刻对生存的思考。
“山气爞爞旱火光”中的“爞爞”是用来形容什么?
A. 清凉
B. 炽热
C. 凄凉
诗中提到的“饥肠”是比作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雷声
C. 雨声
作者在诗中希望得到什么?
A. 食物
B. 凉爽
C. 雨水
方岳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自然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杜甫在《秋兴八首》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而方岳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对清凉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