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许尚书石刻二首》

时间: 2025-05-06 02:34:51

诗句

先生自是吾所敬,况复曾蒙点化余。

笔妙共推三昧手,尚书安得不中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4:51

原文展示:

题许尚书石刻二首
作者: 姜特立

先生自是吾所敬,况复曾蒙点化余。
笔妙共推三昧手,尚书安得不中书。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本就是我所敬重的,更何况我曾受到他的点化与教导。
他的笔法精妙,与我共同领悟了深奥的道理,怎么能说《尚书》不被他所理解呢?


注释:

  • 先生:指的是许尚书,表达对他的尊敬。
  • 点化:指教导、启发。
  • 笔妙:指他的写作技巧非常高超。
  • 三昧:指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 尚书:指古代文献《尚书》,在这里象征着高深的学问。

典故解析:

《尚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古代帝王的言行和治国理念。诗中提到的“点化”,可能暗指许尚书在学术上对作者的影响,以及通过他的教导,使得作者对《尚书》的理解更加深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子直,号少华,宋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擅长诗词,对古典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姜特立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古人和经典的崇敬,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姜特立对许尚书的敬仰之情,可能是因为许尚书在当时的学术界有较高的威望,对姜特立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中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对知识的追求。


诗歌鉴赏:

姜特立的这首诗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首先,诗人以“先生自是吾所敬”开篇,直接表达了对许尚书的敬仰之情,显示出对师道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接着,第二句“况复曾蒙点化余”则增添了个人情感的厚度,暗示他不仅敬重许尚书,更受其教诲,心中充满了感激。

在第三句“笔妙共推三昧手”中,诗人用“笔妙”来形容许尚书的书法技巧,将其与“共推三昧手”结合,传达出一种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通,体现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而最后一句“尚书安得不中书”则通过反问的手法,强调了许尚书对《尚书》的深刻理解,显示出知识的传递与延续。

整首诗通过对师道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传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了浓厚的学术气息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自是吾所敬” — 表达了对许尚书的敬重之情。
  2. “况复曾蒙点化余” — 表示自己曾受许尚书的教导,感到荣幸。
  3. “笔妙共推三昧手” — 形容许尚书的书法技巧高超,并与自己共同领悟了深邃的道理。
  4. “尚书安得不中书” — 反问,强调许尚书必然能够理解《尚书》的深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笔妙”比喻许尚书的写作技巧。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强化了对许尚书理解能力的肯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许尚书的敬仰,表现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师生关系的珍视,传达了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先生:象征着知识的源泉,是学习的榜样。
  • 三昧:代表深奥的理解和智慧。
  • 尚书:象征着传统文化和历史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姜特立在诗中对许尚书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敬仰
    B. 鄙视
    C. 无所谓

  2. “点化”一词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教导
    B. 点灯
    C. 化妆

  3. 诗中提到的“尚书”,主要代表了什么?
    A. 一部历史书籍
    B. 一位书法家
    C. 一种音乐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李白华清宫绝句》 —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对比姜特立与李白的诗作,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师道和自然的尊重,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宋诗选》

相关查询

元夕卜油溪故事 南乡子(上元马上口占呈应提刑懋之) 浣溪沙(李参政壁赋浣溪沙三首再次韵谢之) 后殿侍立三首 成都教授史君挽诗 送徐校书知处州 次韵李参政李提刑见和雁湖观梅 次肩吾庆生日韵 洞仙歌(和虞万州刚简所惠叔母生日词韵) 次韵虞万州见寄除夕江村饯腊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幻茶 进具 计念 不斩 耳聪目明 慌手慌脚 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禾稼 辵字旁的字 全神倾注 阜字旁的字 野狐参禅 包含较的成语 豸字旁的字 铢称寸量 彑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