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2:31
玉女洞
苏轼 〔宋代〕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
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
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
在这个洞里吹奏箫声,终年守着这份孤独的幽静。
石泉如晨曦般的镜子,山间的明月像帘钩一样挂着。
到了冬末,杉树和枫树都已凋零,人们在雾雨中归来,心中充满愁苦。
送别和迎接的场面显得很寒酸,谁能接替楚国的诗人来歌唱呢?
“楚臣讴”指的是楚国的诗人屈原等,表达了对伟大文学成就的追慕与惋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和词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苏轼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玉女洞》写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反映了他在孤独环境中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学的追求。洞穴的幽静与他内心的孤独相呼应,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感慨。
《玉女洞》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考的诗。开篇的“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便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的空间,箫声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如“石泉”与“山月”,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暗喻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反映了诗人眼中的时光流逝与世态变化。尤其是“人归雾雨愁”,将人们在自然与社会中所感受到的苦涩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则表达了对伟大文学传统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表现了诗人对文人精神的追求与渴望。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细腻,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观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哲理的启迪。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孤独与思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文学的追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感受到的主要情绪是什么?
“岁晚杉枫尽”中“杉枫”象征了什么?
《月下独酌》与《玉女洞》均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苏轼则显得更加细腻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