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6:28
海石来珠浦,秀色如蛾绿。
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
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瀛州蹙。
殷勤峤南使,馈饷淮东牧。
得之喜无寐,与汝交不渎。
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
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
老人生如寄,茅舍久未卜。
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
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
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这首诗描绘了仇池石的美丽和珍贵,诗人通过对石的观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具体来说,诗中的“海石”来自珠浦,色彩如同蛾子的翅膀一般青绿,形态在山坡和高低起伏的地形中显得婀娜多姿。诗人一开始怀疑这块石头是来自仇池,后来又担心它会被瀛州的神秘力量所掩盖。南方友人热情地送来礼物,我因此喜悦得失眠,和你交往自然不敢疏忽。用高丽盆盛放,铺上文登的美玉。夜晚的微光先于五个夜晚出现,冷气在三伏天中显得格外寒冷。老人的生命如同寄居,茅屋已经很久没有安定的住所。一位幸存的君子,愿意为此千里奔波。那些风流倜傥的公子,流落到武当山谷,见到山景早已厌倦,何必再来争夺自己所欲的东西。想要留住赵弱,宁愿放弃秦曲。传递观赏的诚意,请小心谨慎,走小路回去应当迅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在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苏轼的诗风豪放,语言生动,富有哲理,极具个性。
《仆所藏仇池石》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文人间的交流与友谊尤为珍贵。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王晋卿的敬重,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这首诗以仇池石为主题,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采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石头的美丽与珍贵,如“秀色如蛾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颜色,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友人的关系,表达了对友谊的忠诚与珍惜,展现了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中还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老人生如寄”,让人反思生命的短暂与珍贵。此外,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他内心的激情与理想。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反映了诗人对文化的欣赏与对友谊的珍重。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秀色如蛾绿”中的“蛾”字用来比喻什么?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王维偏向于宁静与淡泊,而苏轼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对美的渴望与人际关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