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思远人(一作寄远客)》

时间: 2025-04-24 06:54:49

诗句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54:49

原文展示:

思远人(一作寄远客)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春水旁,野外的桥上我送你远行。
你离去后,时光在流逝,人也会渐渐变老,
每年春天,草木依然生长。
我出门远望那条路,却没有你的消息传来。
在杨柳依依的别离之处,秋蝉依旧在鸣叫。

注释:

  • 野桥: 指乡间的小桥,不是大城市中的桥。
  • 春水清: 描述春天的水清澈透明,象征生机与希望。
  • 送君行: 送别朋友或亲人,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去去人应老: 离去的人随着时间流逝会变老,反映了人生无常。
  • 年年草自生: 每年春天草木自然生长,表现出生命的延续。
  • 无信向边城: 没有音信传来,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
  • 杨柳别离处: 杨柳是离别时常用的意象,带有伤感。
  • 秋蝉今复鸣: 秋天的蝉声再度响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隐居,曾任官职,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的情境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唐代,送别诗是常见的题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思远人》以送别为主题,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野桥春水清”,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清澈的水流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桥上送君行”则暗示着离别的情境,带来了一丝哀愁。接下来的“去去人应老”一句,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每年的草木依然生长,似乎在反衬着人事的变迁,生与死,离与合,都是自然的法则。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两句则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传递出一种孤独感。在漫长的旅途上,缺乏音信的无奈,令人心生惆怅。“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一方面借用杨柳的意象,象征着离别的伤感;另一方面,秋蝉的鸣叫则是时间流逝的声音,仿佛在提醒人们,离别的痛苦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清新而哀婉,既有自然的美,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桥春水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水清澈见底,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桥上送君行”直接表达了送别的场景,情感真挚。
    • “去去人应老”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 “年年草自生”则表现了生命的延续,草木每年如故,人却已不同。
    • “出门看远道”表达了对远方的期待与思念。
    • “无信向边城”强调了思念的无奈,远方的音信渺茫。
    • “杨柳别离处”通过柳树的意象,增添了离愁别绪。
    • “秋蝉今复鸣”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蝉声与离别交织,勾起深情的回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水与离别形成鲜明对比,生机勃勃的自然与离愁别绪相映成趣。
    • 拟人: 秋蝉鸣叫仿佛在诉说离别的情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平仄相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出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春水: 象征着希望与生命,清澈的水流传递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 野桥: 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桥是离别的地点。
  • : 每年春天草木依然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规律。
  • 杨柳: 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秋蝉: 蝉的鸣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桥春水清”描写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清水
    C. 冬天的雪景

  2. “去去人应老”中“人应老”的意思是?
    A. 人会变得年轻
    B. 人会随着时间而变老
    C. 人会变得快乐

  3.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A. 年年草自生
    B. 出门看远道
    C. 杨柳别离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思念,但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豪情。李白的《送友人》则更侧重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情感更加直接而浓烈。相比之下,张籍的《思远人》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递进,展现了离别的愁苦与深思,给人以独特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思远人》这首古诗的内涵与情感,同时提供学习与思考的资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州桥 和张仲通忆锺陵二首 韩持国见访 次韵奉和蔡枢密南京种山药法 忆昨诗示诸外弟 退朝 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访茶法利害见寄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与北山道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曲结尾的成语 米字旁的字 设言托意 彑字旁的字 东床姣婿 立字旁的字 蚤死 塞徼 雍容不迫 谁门 诃佛骂祖 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败鳞残甲 折文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地庐 再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