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5:52
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
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
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
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
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
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
两位官员在这里相对而望,东西各自有一百步的场地。
在柳树成荫的市场上插上旗帜,鼓声响起于水边的乡村。
已经建造好了观鱼的栏杆,仍然开设射鸭的场所。
微波荡漾,水面如丝,雨点稀疏而细长。
我全家依偎在画舫之中,远望那纷乱的红妆。
我来这里悠闲地洗脚,溪水上涨,仿佛要浮起我的床。
在泽国的山环绕之中,孤城的水影随之而生。
如果想知道归家的路在何方,只需通过芦苇外的风帆来记忆。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后的他,常常借助山水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以“尉”字为引,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官场背景,展现了两位官员的相对而立,构成了一种对立的美感。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市场、鼓声、观鱼槛、射鸭堂的描写,展现了繁华的市井生活和乡村的宁静。
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水波和细雨的美好,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这一句既表现了家庭的温馨,也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的交融,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情境。最后,诗人用“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点明了归家的思念,形成了一种生活与自然的哲思。
整首诗流畅自然,构思巧妙,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苏轼在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方面的艺术才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归家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蒲柳市”指的是:
A. 竹林
B. 柳树成荫的市场
C. 石头市场
“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中“潋潋”意指:
A. 光亮
B. 水波荡漾
C. 风声
诗人用“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官场的厌倦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