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1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14:13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水云乡。
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
早岁归休心共在,他年相见话偏长。
只因未报君恩重,清梦时时到玉堂。
一位高洁的隐士走出了悠远的水域,
他仍然深深地热爱着那水与云的乡村。
功名利禄,谁能轻易获得三次成功?
人生的缘由,又何以让我轻易忘却?
年轻时我就归隐,内心却依旧挂念,
将来再见时,话语却会特别漫长。
只因为没有报答你深厚的恩情,
所以清梦常常回到你的宫殿。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轼在被贬湖州期间,心中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恩情的感念,因此写下了此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恩情的感激。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内心深处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诗中“方丈仙人出淼茫”一句,描绘了隐士高洁的形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接下来的“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则反映了对功名的思考,质疑追求名利的意义。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珍视,“只因未报君恩重”,他对未能回报朋友的愧疚之情,体现了他崇高的道德情操与人际关系的重视。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悠远的自然景象中,融合了深厚的人文情怀,给人以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深厚感情的珍视,反映出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质疑了哪种价值?
A. 财富
B. 功名
C. 权力
D. 知识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方丈仙人”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