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灵澈上人》

时间: 2025-04-30 22:29:27

诗句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斜阳 一作:夕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9:27

送灵澈上人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类型: 五言绝句

原文展示: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的场景:在苍翠的竹林寺中,隐约传来晚钟声。诗人看到一个戴着斗笠的人,伴着斜阳的余晖,独自一人向远处的青山走去。

注释:

  • 苍苍:形容颜色深绿,表示竹林茂盛。
  • 杳杳:形容声音微弱、遥远。
  • 荷笠:戴着斗笠,笠是用来遮阳挡雨的工具。
  • 斜阳:夕阳,太阳快要落山时的光线。
  • 独归远:一个人向远方归去。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竹林寺”可以理解为道教或禅宗的隐士修行之所,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叔珣,号宗元,曾任官职,后辞官隐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 创作背景:在诗中,诗人送别一位隐士,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傍晚场景。开头两句“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通过清晰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竹林寺的苍翠和钟声的遥远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接下来“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则通过对隐士的描写,表现了对自然的归属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用“斜阳”这一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蕴含着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苍苍竹林寺:竹林的深绿与寺庙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杳杳钟声晚:钟声在夕阳下显得遥远而含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荷笠带斜阳:描绘出隐士的身影,斗笠遮住了他的脸庞,给人一种神秘感。
    • 青山独归远:隐士独自向远方归去,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意象:竹林、钟声、斜阳、青山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竹林寺、钟声和隐士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着清幽和高洁,常与隐士生活联系在一起。
  • 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斜阳:象征着生命的晚期,带有伤感和哲理。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人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苍苍竹林寺”主要描述了什么?

    • A. 竹林的茂盛
    • B. 寺庙的宁静
    • C. 自然的美丽
    • D. 以上皆是
  2. “杳杳钟声晚”中的“杳杳”有什么含义?

    • A. 清晰
    • B. 遥远
    • C. 繁忙
    • D. 聒噪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长卿研究》

译文

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注释

苍苍竹林寺,杳(yǎo)杳钟声晚。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杳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赏析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相关查询

多丽 南池重别孙恺似 多丽 赠臧哲先兄 多丽 己未春暮过白鹤江有晤 多丽 初夏同雪持南水放庵游南岳小憩枫隐寺 多丽 清明兼上巳作 多丽 冰 多丽 刘公㦷吏部每为余言苏门百泉之胜,冬日行汲县道中,遥望峰峦幽异,未及登眺,感赋一阕,并以寄刘 多丽 为李云田周小君宝镫题坐月浣花图 多丽 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 多丽(西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欧风墨雨 风流调法 觉悟社 为今之计 住世 抵足而眠 音字旁的字 藕断丝连 耒字旁的字 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老态龙钟 包含乌的成语 单人旁的字 罗开头的成语 秃宝盖的字 先字旁的字 火然泉达 过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