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时间: 2025-05-02 13:10:40

诗句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0:40

原文展示: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白话文翻译:

崔九,你想骑马去南山,
归去的路途有高有低,
应该尽情欣赏山丘与河谷的美丽。
不要学习武陵人,只在桃花源中短暂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山:返回山中,指向山的方向。
  • 深浅:指山路的高低起伏。
  • 丘壑:指山丘和沟壑,形容自然风光。
  • 武陵人:典故中人物,因贪恋桃花源而忘却回家的路。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武陵人”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述一个渔夫误入桃花源,因其美好而不愿意离开,象征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裴迪,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绝句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山水田园诗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意在提醒友人崔九在归山的旅途中,务必欣赏沿途的美丽景色。首句“归山深浅去”点明了归去的旅途将会经历起伏,既有艰难,也有美好;而“须尽丘壑美”则强调了在旅途中要珍惜和享受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中对比了武陵人只专注于桃花源的短暂游玩,暗示人们不应沉迷于世外桃源的幻想,而应该体验和享受现实中的美好。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体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也让人深思,呼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山深浅去:描绘了归山的路途,既有高山也有低谷,象征人生的起起伏伏。
  • 须尽丘壑美:强调在路途中要尽情享受自然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莫学武陵人:警醒友人不要只沉迷于理想中的桃花源,而忽视了现实中的美与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深浅”和“丘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旅途的起伏比作人生的经历,赋予诗歌更深的哲理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珍惜现实、享受生活的主题,鼓励人们在纷繁的世俗中寻找真实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归隐与自然的理想之地。
  • 丘壑: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变化,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
  • 桃源:象征理想的世外桃源,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陵人”是指哪个典故中的人物?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杜甫
  2. “须尽丘壑美”中的“丘壑”指的是什么?

    • A. 城市
    • B. 山丘和沟壑
    • C. 河流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 B. 对现实美好的珍惜
    • C. 对人生苦闷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裴迪的诗更多强调在归山路上的享受与体悟,而陶渊明则专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出发点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废宅芍药 送何明府之秦邮(何,淮东人。已三为县令) 送顾军咨归梁溪 送郭省郎东归(二首) 谢赐衣 咏夏冰 送钱塘守 夜投西寺 郊墅杂赋 其十 逆旅逢乡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介之善 幺字旁的字 誓死不从 见字旁的字 笑靥儿 遂心满意 无所不能 言字旁的字 鼎士 十部从事 磕铳 牛字旁的字 饵毒 包含罚的成语 龙字旁的字 满山遍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