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阵图》

时间: 2025-05-09 02:42:22

诗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名成 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42:22

原文展示: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诸葛亮的功绩可以说是三国鼎立的基础,他的名声如同八阵图那样赫赫有名。虽然他的名声高扬,但却遗憾未能吞并吴国,留下了许多遗憾。

注释:

  • 功盖:功绩超过,盖过。
  • 三分国:指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
  • 名成:名声建立。
  • 八阵图:指诸葛亮所创的阵法,象征智慧和才能。
  • 遗恨:留下的遗憾。
  • 失吞吴:未能吞并吴国。

典故解析:

“八阵图”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阵法,传说由诸葛亮发明,体现他的智慧与才能。三国时期,蜀汉与吴国之间的对抗使得诸葛亮心有不甘。诗中提到的“吞吴”则是指他未能实现统一大业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多描绘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的关怀与对国家的忧虑。

创作背景:

《八阵图》作于杜甫晚年,彼时国家动荡,杜甫感叹历史英雄的功绩与个人的无奈,借诸葛亮的故事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八阵图》是杜甫在反思历史英雄时的作品,透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未实现理想的遗憾。诗开头以“功盖三分国”点出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紧接着提到“名成八阵图”,则进一步强调他的智慧与军事才能。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诸葛亮的成就更加突出,令人感慨。然而,最后一句“遗恨失吞吴”则将全诗推向高潮,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悲剧命运。杜甫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不仅追忆了诸葛亮的辉煌,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惋惜与无奈。这种情感不仅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深刻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功盖三分国:诸葛亮的功绩使得蜀汉在三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 名成八阵图:他的名声如同八阵图般流传,象征着智慧和才能。
  • 遗恨失吞吴:尽管名声显赫,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留有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功盖”和“名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八阵图不仅指代阵法,更象征着诸葛亮的智谋与历史地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英雄人物的伟大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功绩:象征着英雄的成就与影响。
  • 八阵图:象征智慧、策略与历史的辉煌。
  • 遗恨:体现了对未完成理想的深切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八阵图”是什么的象征? A. 战争的胜利
    B. 智慧与才能
    C. 个人的悲伤
    D. 国家之间的关系

  2. “功盖三分国”中“功盖”的意思是? A. 功绩被掩盖
    B. 功绩超过
    C. 功绩微不足道
    D. 功绩被忽视

  3. 杜甫对诸葛亮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冷淡
    B. 鄙视
    C. 敬仰与惋惜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八阵图》与《将进酒》都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将进酒》更强调人生的豪情与畅快,而《八阵图》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遗憾。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注释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赏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解红 吾生辰日得桑桑投喂三文鱼刺身 解红慢 了悟 解红 解红 解红 自题履错集赠程矫庵 解红 解红 解红 呜鹤余音卷一 解红·杖藜徐步 禁烟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相逢恨晚 灾难深重 癶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包含厢的词语有哪些 七生七死 养痈贻患 起开头的成语 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挂冠归去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蜎蜎 侏优 反犬旁的字 白桐 艸字旁的字 降居 前功皆弃 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