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6:10
履道坊中白家宅,五桥庄北晋公堂。
昔年二老曾相乐,今日五知名独光。
举事是非都不问,接花寺节暂能忙。
清尊雅曲易为厌,自有图书列在傍。
在履道坊中的白家宅,第五桥庄北边是晋公的堂屋。
曾经两位老人一起欢聚,而如今只有“五知”名声独自闪耀。
事情的对错我都不去问,接待花寺的节日偶尔也能忙碌。
清酒与雅乐容易让人厌倦,书籍自然摆放在一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昔年二老曾相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对知名的长者,象征着友谊与相聚时光。“五知”则有可能是指某种学问或道德的象征,表达对于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尤其以山水田园诗为人所知,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回忆往昔美好时光的基础上写成,反映出对友谊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二老”与“五知”,可能是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展望。
《五知堂》是梅尧臣以怀旧的笔触,描绘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生活情境。诗中通过对“昔年二老”的回忆,表达出人事无常的感慨,只有“今日五知”仍在,突显出知识与文化的持久魅力。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淡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清酒与雅乐的结合,既体现出生活的雅致,也暗示了对世俗繁忙的厌倦。诗歌的最后一句“自有图书列在傍”,则是对知识的珍重,表明了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纷扰,书籍作为精神寄托,始终陪伴着诗人。
总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往昔的怀念,更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展现了梅尧臣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文化知识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友谊与知识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淡然而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昔年二老”指的是?
A. 两位青年
B. 两位长者
C. 两位小孩
“五知”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知识
C. 权力
诗人对“清尊雅曲”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梅尧臣的《五知堂》更为内敛,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与文化的积累,而李白则是放纵豪情,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推荐书目: